【摘要】: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论断。“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未来的主要任务。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发展方式转变,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优化金融结构,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配以更多的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回顾改革开放40年,建立在“赶超”经济背景下的传统金融发展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诸多矛盾与问题,突出表现为存在对弱势群体、地区和产业的金融排斥和金融资源配置上的结构失衡,金融发展中的“脱实向虚”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金融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如何让金融资源配置惠及最广泛的群体、地区与产业,促使金融发展的宏观与微观效益实现总和上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微观效率上的最大化,最为重要的就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加快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普惠金融共享的发展理念,与我国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本文选取了从金融结构视角来研究基于普惠金融导向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本文共分6章内容,各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对文献的梳理与评述,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第2章为金融发展理论概述。首先,本文结合现有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对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及金融发展方式的内涵作了归纳总结;其次,本文对以戈德史密斯等西方学者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来源作了分析。本文认为,任何一种金融发展方式的形成,都是基于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的经济基础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该国特定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而产生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面对变化了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问题存在调整和转变的客观要求。第3章是中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普惠金融导向的提出。首先,本文对中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其次,本文对普惠金融的含义作了阐述,对普惠金融本质特征及其与传统金融的联系与区别作了分析;特别阐述了普惠金融与由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构成的“三维金融”架构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最后,本文澄清了对普惠金融内涵认识上的几种容易被误解的倾向。第4章提出了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则与内涵。提出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中应遵循的金融资源获得权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相结合、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同时,中国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努力做到金融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第5章为普惠金融导向下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导向下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在不同区域之间(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普惠金融导向的视角对影响中国金融发展方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金融结构性指标进行分析,鉴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本文选取了产业结构指标作为分析对象,同时为了体现在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中发展普惠金融而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情况,本文还选取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标来进行分析。第6章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转变金融发展方式首先需要政府对转变方向、转变战略、转变的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给予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其次,加强金融基础制度建设,优化“三维金融”架构基础制度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创新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首次尝试从普惠金融导向的视角来研究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尝试性提出“三维金融”架构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金融结构制度安排。第二,本文尝试性的对金融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内涵、普惠金融的理论内涵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秉持不同的发展理念与宗旨决定不同价值取向下的金融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动态调整决定金融发展方式转变”、“普惠金融是研究金融发展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学理论范畴”等观点。第三,本文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三维一体”的普惠金融发展角度对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升“三维金融”质性结构尤为重要等等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鉴于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银行业。鉴于受到民间融资相关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完备性所局限,本文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完善。囿于时间、能力和资料数据的限制,对转变的实证研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有待改进和加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
【图文】: 本文的基本结构框架图
金融发展方式的内涵
效率与公平动态调整决定金融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钦先;;关于普惠金融的多重思考[J];甘肃金融;2015年12期
2 李苍舒;;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及前景[J];金融评论;2015年06期
3 吴晓灵;;普惠金融的根基[J];中国金融;2015年19期
4 焦瑾璞;王tq;;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5年09期
5 陈雨露;;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J];金融博览;2015年05期
6 王韦程;邢立全;;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研究:国外文献综述[J];西南金融;2015年04期
7 潘功胜;;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J];上海金融;2015年04期
8 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tq;;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年04期
9 杨秀萍;薛阳;;戈德史密斯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边界思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陆磊;;发展普惠金融需协调三种关系[N];经济日报;2015年
2 孟扬;;降低融资成本:治标更需治本[N];金融时报;2014年
3 陆磊;;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回溯与重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飞甫;金融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胡巍;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文豪;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776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77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