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23:41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应对危机,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深化资本账户开放改革,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积极渐进式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如在上海自贸区和前海自贸区试点人民币自由兑换、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展望沪伦通等。同时,中国政府力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随着经济开放深入,国际资本流动从改革开放后的相对稳定流入阶段,经过了相对稳定流出阶段,再到快速流入阶段,到2010年以后,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呈快速流出状态。2010年前后中国的国际资本净流动方向发生了逆转,严重恶化了企业融资环境。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能否在恶化企业融资约束环境同时,改善资本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中国企业投资效率。受数据和研究方法限制,大部分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和投资的影响。但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现代企业投资理论融合发展,从微观企业主体视角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影响的文献越来越多。本文以经济深化开放为背景,从融资约束和资本配置效率视角,通过历史解读、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政策分析,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不仅为在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基础,也为评价资本账户开放政策提供了微观视角。全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在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现代企业投资理论基础上,构建多区域、多行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发现国际资本流动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资本资源错配问题,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第二,历史解读方面,中国外汇改革制度经历了汇率双轨期、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期、汇率市场化改革演进变革。与此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秉持渐进式改革路径,资本账户开放由“宽进严出”,到对中长期资本流动进行管制,再放开短期资本流动管制,然后实行试点推广政策,直至最终实现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2010年前,国际资本不断流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但2010年后,国际资本呈现净流出态势。第三,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资本流动能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但存在区域效应、行业效应、企业类型效应:国际资本流动对东部企业的影响低于对中部和西部企业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中技术企业和低技术企业投资趋于合理,但恶化了高技术企业投资过热和投资不足冰火两重问题;国际资本流动能促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趋于合理,但不利于公众企业投资效率改善,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没有影响。第四,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资本流动能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的机制在于,国际资本流动能通过增强资本配置效率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资本配置效率机制有利作用大于融资约束机制不利作用。而且资本配置效率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间的区域差异、行业差异、企业类型差异,导致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区域效应、行业效应、企业类型效应。第五,企业融资行为视角的实证分析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国际资本流动改善了上市大公司融资环境,但恶化了上市小公司融资环境。沪港通等政策实施,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资本流动虽恶化了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但也促使资本由低效率的小公司流向高效率的大公司,增强了大公司融资能力,促进其进行有效投资。国际资本通过流向效率高的企业进而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意味着当国际资本呈净流出时,高效率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更强进而投资更有效率。而且企业资产规模能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也说明大企业效率更高,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更强。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国际资本流动能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的机制在于,国际资本流动能通过增强资本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资本配置效率机制有利作用大于融资约束机制不利作用。而且资本配置效率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间的区域差异、行业差异、企业类型差异,导致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区域效应、行业效应、企业类型效应。因此中国需要在宏观层面上,严防资本外逃,构建资本账户开放体系;在微观层面上,疏通国际资本流动的资本配置机制,解决高技术企业非效率投资难题,并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主题,界定相关概念,梳理研究成果,阐明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归纳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理论回顾和理论建模,主要阐述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并立足中国经济深化开放,构建多区域、多行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阐释国际资本流动通过融资约束和资本配置效率机制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第三章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和企业投资效率现状分析,主要在回顾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资本开放进程基础上,总体统计描述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和企业投资效率现状。第四章为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在描述分析中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基础上,实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了区域效应、行业效应、企业类型效应。并且本章还从企业融资行为视角,实证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上市大公司和上市小公司融资行为影响差异,来间接验证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证明本章实证结果是稳健性的。第五章为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主要从融资约束和资本配置效率视角,实证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第六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6
【图文】:

技术路线图,政策建议,整体思路,提出问题


1.4.邋2研究内容逡逑本论文共有六个章节,按照“提出问题一理论分析一实证研究一政策建议”逡逑的整体思路,对研究主题逐一深入分析。各章安排如下:逡逑19逡逑

储备规模,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官网。逡逑我国外汇储备不同阶段差异化增长不仅反应了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也充分反逡逑应了资本账户深化改革现状。沪港通、深港通政策加强了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资逡逑本市场联系,上海和前海自贸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等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账户逡逑开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企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走出去”速度逡逑将加快,国际资本流出情况将进一步恶化,那么2010年以后国际资本流动现状逡逑将更值得关注。逡逑3.2.3中国国际资本相对稳定流入阶段状况分析逡逑改革开放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外经贸和经济增长发展较快,外逡逑资也开始流入国内。但由于吸引外资刚刚开始,法律不完善、经验缺失导致外商逡逑投资国内顾虑很多,吸引外资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波动率较大。1978年至1989逡逑

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率,资本,国际资本


3.2.4中国国际资本相对稳定流出阶段状况分析逡逑受政治因素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汇差和利差导致资本大量流出中逡逑国。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跨境资本大量外流,中国政府收紧了对资本账户的管理,逡逑加大了对逃汇、套汇、骗汇和外汇黑市等的执法力度,并出台了相关审慎监管政逡逑策措施,国际资本仍然出现了外流。但除了邋1998、1999和2000年外,其他年份逡逑流出规模均在200亿左右,国际资本流出速度和规模相对稳定。这与1992年邓逡逑小平南巡后,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有关,进一步开放6个沿逡逑江港口城市、13个内陆边境城市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进一步对外改革开放不逡逑仅促进了全国经济增长,也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缓解了邋1997年亚洲金融逡逑危机的冲击。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博;;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有利于经济增长吗[J];统计研究;2015年07期

2 覃家琦;邵新建;;交叉上市、政府干预与资本配置效率[J];经济研究;2015年06期

3 李俊江;于众;;政府如何化解小企业融资难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5年06期

4 倪中新;武凯文;周亚虹;边思凯;;终极所有权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控制权私利与融资需求分离[J];财经研究;2015年01期

5 陈艳利;乔菲;孙鹤元;;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下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年10期

6 张明;肖立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J];世界经济;2014年08期

7 谢军;黄志忠;;区域金融发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J];会计研究;2014年07期

8 喻坤;李治国;张晓蓉;徐剑刚;;企业投资效率之谜:融资约束假说与货币政策冲击[J];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9 魏志华;曾爱民;李博;;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4年05期

10 邓可斌;曾海舰;;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特征现象与成因检验[J];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784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784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