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制度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0:33
奉票,是1905年至1931年主要在奉天省(辽宁省)发行和流通的纸币,是由奉天地方政府发行的官方纸币。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之后,清政府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由于国势的衰败和中央财政权力的衰落,以及外国资本的入侵,清政府积极在地方设立官钱局号推行大钱及钞票,以筹集用于军需、赈灾、官员的开销及各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费用。1905年,奉天省创办奉天官银号开始发行纸币。1909年,奉天官银号经过增加资本更名为东三省官银号,升格为东北三省的中央银行。东三省官银号(包含其前身奉天官银号)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共发行奉票23类114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奉票就是小洋票和大洋票。可以说,从小洋票到大洋票演进的过程,正是奉票发行制度变迁的过程。1905年,奉天官银号开始发行小洋票,小洋票因其面额小、易于携带、便于交易受到商民的欢迎,曾经成为在奉天省内流通最广的货币。但是这严重触及了日本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在东北的经济利益,日资银行曾经试图以建立中日银行和资助民间金融机构的方式,破坏奉天地方政府成立官银号的计划,并取代其在奉天地区的货币发行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日方力量尚未成熟,并未得逞。之后日方采取了有组织的挤兑活动,多次以小洋票兑换小银元;另一方面,由于奉天地方政府发行小洋票缺乏足够的准备金,难以如数兑现,以至于小洋票失去信用基础。从1914年开始,小洋票严重贬值,奉天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维持小洋票的市价,但是都毫无作用,最后和日方商议,发行大洋票以取代小洋票。1917年,东三省官银号开始发行大洋票,同时回收小洋票。为保证大洋票的顺利流通,不但强制使用大洋票,对于市场上流通额巨大的私帖也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措施。在这些措施之下,大洋票成为奉天地区乃至东三省的主要流通货币。但是由于奉系政府连年对外征战,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筹措军费,奉系政府以多发纸币的方法增加财富,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1931年,日本军事入侵中国东北,东北地区的货币发行权落入日本人手中。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奉天地区奉票发行制度的变迁,是近代中国货币金融领域中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在这种变迁过程中,始终存在三个利益集团,即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和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这三个利益集团分别代表了奉天地方政府,日本政府和奉天地方商人的利益。其中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和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是矛盾的主要对立方,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在这一过程中,属于矛盾的次要方。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东北的情况下,中日双方都在争夺对东北政治、军事、经济尤其是金融的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发行权成为二者争夺的核心内容,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控制了奉天和东北的经济金融主动权。在这种形势下,奉天省历届政府都没有放弃发行货币的主导权,制定和落实多种货币金融政策与日本势力抗衡,并在这个时期一度占据了上风。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一直在尽力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也起到了帮助奉天地方政府维护货币发行主导权的作用。从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来看,中日双方这种对于货币发行权的争夺,从更深层次上体现出中日双方在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斗争中的激烈与尖锐。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历史研究方法中的归纳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新的角度研究利益集团在奉票发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后形成的公共选择。制度变迁的过程也必然表现为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冲突、影响与作用的结果。本论文对大量的历史资料、档案、相关著作和文章进行梳理、研究,分析奉票产生、流通、出现毛荒直至衰落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通过研究利益集团在奉票发行和流通过程中争夺各自利益的具体表现,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的作用与影响,对三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策略、目标、行为进行深入论析,揭示出这三个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力量变化与矛盾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奉票产生与衰亡的影响,从而得出奉票的发行、流通、毛荒、回收的过程主要是这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结果的结论。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2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涵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近代货币金融制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奉票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基本框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基本框架内容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第2章 利益集团理论
2.1 利益集团概述
2.1.1 利益集团的概念
2.1.2 利益集团的分类
2.2 利益集团理论
2.2.1 政治学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
2.2.2 经济学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
第3章 奉票的产生与发行
3.1 奉票发行的历史背景
3.1.1 外国金融资本的入侵是奉票产生的刺激因素
3.1.2 东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奉票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3.1.3 政府财政危机是奉票产生的直接原因
3.2 奉票的主要发行机关——东三省官银号
3.3 奉票的种类
3.4 奉票发行对东北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
3.4.1 奉票发行起到了控制外国金融资本入侵的作用
3.4.2 奉票发行有利于稳定东北金融市场
3.4.3 奉票的滥发破坏金融正常运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奉票发行制度变迁中的利益集团
4.1 奉票发行制度变迁中的三大利益集团
4.2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货币制度变迁
4.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简述
4.2.2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积极推动奉票发行
4.3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制度变迁
4.3.1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简述
4.3.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阻碍破坏奉票发行
4.4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货币制度变迁
4.4.1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简述
4.4.2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协助奉票发行
4.5 三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4.5.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和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关系
4.5.2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关系
4.5.3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和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洋票的发行与流通(1905年-1913年)
5.1 小洋票的发行与流通过程
5.1.1 小洋票的发行
5.1.2 小洋票的印制和流通
5.2 小洋票发行与流通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5.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5.2.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5.2.3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5.3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对比分析
5.3.1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各自的特点
5.3.2 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小洋票的贬值和回收(1914年—1917年)
6.1 小洋票的贬值回收过程
6.1.1 小洋票的贬值
6.1.2 小洋票的回收销毁
6.2 小洋票贬值与回收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6.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6.2.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6.2.3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6.3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对比分析
6.3.1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各自的特点
6.3.2 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洋票的发行与毛荒(1917年—1931年)
7.1 大洋票的发行与回收
7.1.1 大银元票的发行、流通和回收销毁
7.1.2 大洋汇兑券的发行、流通和回收销毁
7.1.3 大洋兑换券的发行、流通和回收销毁
7.2 大洋票发行与毛荒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7.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7.2.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7.2.3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7.3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对比分析
7.3.1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各自的特点
7.3.2 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启示
8.1 利益集团推动奉票发行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
8.1.1 奉天地方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失败教训
8.1.2 日本政府侵略东北的野心
8.2 奉票发行制度变迁对当代财政金融制度改革的启示
8.2.1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政策
8.2.2 区分金融与财政
8.2.3 合理分配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2829607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2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涵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近代货币金融制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奉票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基本框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基本框架内容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第2章 利益集团理论
2.1 利益集团概述
2.1.1 利益集团的概念
2.1.2 利益集团的分类
2.2 利益集团理论
2.2.1 政治学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
2.2.2 经济学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
第3章 奉票的产生与发行
3.1 奉票发行的历史背景
3.1.1 外国金融资本的入侵是奉票产生的刺激因素
3.1.2 东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奉票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3.1.3 政府财政危机是奉票产生的直接原因
3.2 奉票的主要发行机关——东三省官银号
3.3 奉票的种类
3.4 奉票发行对东北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
3.4.1 奉票发行起到了控制外国金融资本入侵的作用
3.4.2 奉票发行有利于稳定东北金融市场
3.4.3 奉票的滥发破坏金融正常运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奉票发行制度变迁中的利益集团
4.1 奉票发行制度变迁中的三大利益集团
4.2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货币制度变迁
4.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简述
4.2.2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积极推动奉票发行
4.3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制度变迁
4.3.1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简述
4.3.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阻碍破坏奉票发行
4.4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奉票发行货币制度变迁
4.4.1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简述
4.4.2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协助奉票发行
4.5 三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4.5.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和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关系
4.5.2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关系
4.5.3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和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洋票的发行与流通(1905年-1913年)
5.1 小洋票的发行与流通过程
5.1.1 小洋票的发行
5.1.2 小洋票的印制和流通
5.2 小洋票发行与流通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5.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5.2.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5.2.3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5.3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对比分析
5.3.1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各自的特点
5.3.2 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小洋票的贬值和回收(1914年—1917年)
6.1 小洋票的贬值回收过程
6.1.1 小洋票的贬值
6.1.2 小洋票的回收销毁
6.2 小洋票贬值与回收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6.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6.2.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6.2.3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6.3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对比分析
6.3.1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各自的特点
6.3.2 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洋票的发行与毛荒(1917年—1931年)
7.1 大洋票的发行与回收
7.1.1 大银元票的发行、流通和回收销毁
7.1.2 大洋汇兑券的发行、流通和回收销毁
7.1.3 大洋兑换券的发行、流通和回收销毁
7.2 大洋票发行与毛荒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7.2.1 地方官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7.2.2 外国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7.2.3 民间金融资本利益集团
7.3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对比分析
7.3.1 三大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各自的特点
7.3.2 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启示
8.1 利益集团推动奉票发行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
8.1.1 奉天地方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失败教训
8.1.2 日本政府侵略东北的野心
8.2 奉票发行制度变迁对当代财政金融制度改革的启示
8.2.1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政策
8.2.2 区分金融与财政
8.2.3 合理分配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2829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2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