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基于心理契约的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2:00
   很多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规避企业用工风险,都开始倾向于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我国快速发展开来。随着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其中的一些缺点也显露出来,例如管理不规范、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相应的归属感,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较低等等。我们可以在心理契约的角度发现,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程度越高,雇员对于组织的忠诚度就越高,对于组织的贡献率就越大。因此,对于从心里契约角度出发,研究劳务派遣人员的激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以G银行为例,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确定。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的概述,通过网上查阅、图书馆搜集资料对心理契约理论,激励理论,劳务派遣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以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为主要调查对象,对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的心理契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派遣单位,银行以及劳务派遣员工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目前银行行业对于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政策进行了总结阐述。第四部分对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体系进行了构建,首先提出了构建的五个原则,并根据构型原则进行了激励体系设计,最后提出了激励体系的保障措施。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本文的整体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并对未来下一步的研究作了说明。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是对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银行管理者,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了三方的调研,通过三方之间的互评,探究劳务派遣员工在心理契约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为G银行构建新的员工激励体系,提出了创新型的方法及保障措施措施。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72.92;F83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劳务派遣相关理论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
        二、劳务派遣的分类
        三、劳务派遣的特征
    第二节 心理契约理论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
        二、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
        三、心理契约的作用
        四、影响心理契约的因素
    第三节 激励理论
        一、激励体系的概念
        二、激励体系的作用
    第四节 心理契约与激励的关系
第三章 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现状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一、问卷内容设计
        二、调查对象确定
        三、调查分析方法
    第二节 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银行对员工的评价
        二、员工对银行的评价
        三、第三方单位对员工的评价
        四、员工对第三方单位的评价
    第三节 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现状分析
        一、交易性的心理契约
        二、心理契约存在不稳定性
        三、心理契约具有违背性
        四、以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来换取在其他工作上的能力
        五、双雇主负责,具有复杂性
第四章 基于心理契约的G银行现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G银行现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政策
        一、企业环境基本公平公正
        二、薪酬激励制度不断进行创新
        三、考核制度比较全面
    第二节 G银行现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劳务派遣单位的问题
        二、银行方面的问题
        三、员工自身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G银行现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身份差异
        二、薪资福利待遇差异
        三、相应的职位晋升渠道有限
        四、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
第五章 基于心理契约的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体系构建及保障
    第一节 构建原则与目标
        一、构建原则
        二、构建目标
    第二节 体系设计
        一、制定银行文化目标
        二、合理规划人员职业生涯
        三、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四、严格落实任务考核
    第三节 保障措施
        一、银行内部保障措施
        二、银行外部保障措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基于心理契约的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研究问卷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任是最好的管理[J];中国建材资讯;2013年04期

2 吴德江;;多经企业员工管理初探[J];供电企业管理;2017年02期

3 黄莉娟;;浅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员工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9年02期

4 苟伟;;油田企业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04期

5 ;“90后”员工管理要“对症下药”[J];印刷经理人;2019年02期

6 季辉;;新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人才资源开发;2019年10期

7 陈兆基;;浅谈激发员工活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J];新经济;2019年06期

8 赵艳丰;;案例分享:印机企业如何做好一线员工管理[J];今日印刷;2019年11期

9 王艳梅;马丽;;工作场所乐趣:90后员工管理的新视角[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年11期

10 王盼;高中会;;试析建筑行业内的员工管理与培训技巧[J];四川水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厉;;关于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星;王秀平;;基于人才连接模型论我国新生代员工管理的路径选择[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道劬;李芸;;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博弈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田野;;探析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5 王先进;;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A];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柳州市公司2017年学术论文汇编[C];2017年

6 颜世文;王万恩;余敬;李清锋;侯祖兵;康晓军;许玉柱;王榕;张群;黄刚;腾长青;武伟民;颜林;;基于四维绩效的煤炭企业员工管理[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7 汪洋;;国有金融企业股改后离退休员工管理改革的思考[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秦娟;李永瑞;刘继东;李杨映雪;肖智泓;;企业文化诊断的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高云发;;新营销模式下的现代员工管理[A];中国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卢静;;我国私营企业知识性员工管理模式探究[A];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旭;员工接私活该不该被辞退?[N];工人日报;2018年

2 江苏如皋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钱海标;“三篇文章”激发员工队伍活力[N];中华合作时报;2019年

3 朱凌志;“三不”员工管理要动真格[N];21世纪药店;2019年

4 本报记者 张赢方;助力新员工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年

5 杨大川;激励员工的原则和对策[N];黑龙江日报;2018年

6 谭浩俊;理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关系[N];广西日报;2016年

7 特约记者 李影 李明军 通讯员 徐丹;改革带给员工哪些获得感[N];中国石油报;2017年

8 霍占良;新时期煤企员工管理路径考量[N];中国企业报;2017年

9 本报通讯员 付艳娜;一个国际化团队的人才样板[N];石油管道报;2017年

10 农行浙江嘉兴分行行长 李萌;创新方式做实做细员工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常智;企业员工行为伦理的内容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2 胡翔;新生代员工自我效能、组织认同与责任心的产生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3 张朝孝;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吴继兰;企业员工知识贡献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朱青松;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向秋华;基于心理契约的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阮黄东(Nguyen Hoang Dong);工作—家庭支持对越南员工工作—非工作界面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8 熊俊浩;员工亚健康甄别管理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召;主动性人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9年

2 李筱颖;精神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3 华雪;工作搜寻行为对技能型员工求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左雅芸;宁东MHJ煤矿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5 张楠;A保险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提升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佳敏;跨文化心理契约对员工承诺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7 翟雨阳;时间领导对员工的网络怠工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徐昀强;基于心理契约的G银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9 余小晴;基于混改的江西交通工程集团员工满意度提升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10 李姗姗;基于串联中介模型的工作重塑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9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29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