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
发布时间:2020-12-22 06:30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金融生态、重塑金融格局,但也暴露出监管能力不足和手段缺失等问题。金融科技既蕴含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又存在因底层信息技术等非金融因素引致的数据窃取、隐私侵犯、网站攻击等信息技术风险,为金融监管带来了诸多挑战:传统金融监管理念的认知受到挑战,金融科技生态下的新型监管存在短板,金融科技导致信息不透明,传统的"一元多头"式分业监管体系缺陷凸显,监管主体与监管行为难以识别,监管技术发展滞后。为适应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应建立一个企业、社会、行业协会与政府等多元主体合作的协同式监管体系框架,辅之以主动性、穿透式监管作为监管理念基础,以监管沙盒进行监管机制创新,以监管科技为底层技术工具支撑,加强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律行为,切实保障协同监管体系的贯彻落实。
【文章来源】:南方金融.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
如何同时兼顾防控风险与鼓励创新,实现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是未来金融科技监管的方向。对此,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这一全新监管模式。监管沙盒是指由监管机构提供一个“安全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在符合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它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兼顾了金融监管的效率与安全原则,有助于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监管沙盒的基本宗旨是支持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其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在申请阶段,创新机构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的基本条件和目标,提出书面申请,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后,监管部门与申请机构共同确定测试方案。然后,在测试阶段,监管部门进行全程监控,如发现有影响金融稳定或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可以随时终止测试。最后,监管部门评估测试结果,通过正式评估的项目才能获得许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该监管框架下,社会监督、行业协会、企业与政府监管等有关主体一同形成协同治理格局。首先,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加快了传统监管制度的变革进程,也为创造社会监督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消费者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对服务和产品进行自由评价,这为企业信誉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契机。其次,行业协会也成为金融科技协同监管的有益补充。新加坡MAS、英国FCA对金融科技产业设立了专业主管机构,我国可以参考设立金融科技监管协会,制定行业准则、规范等方式引导、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最后,金融科技企业自我约束也是监管的重要协助力量。金融科技专业性较强,企业主体自身具有信息优势,且金融科技企业体量小、行业分散、创新速度快,政府监管滞后明显,金融科技企业自治能够有效降低政府主体监管成本。只有多元监管主体共同协作,进行互动学习、分享权力,加强社会、行业协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互通与共享,才能有效缓解监管时滞。(五)自主监管:加强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律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银行:关键要素、重点场景和完善路径[J]. 季成,叶军. 南方金融. 2020(03)
[2]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研究:来自国外的启示[J]. 徐晓莉,杜青雨. 新金融. 2019(06)
[3]警惕金融科技风险[J]. 杨涛. 人民论坛. 2019(17)
[4]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挑战及应对[J]. 李敏. 证券市场导报. 2019(02)
[5]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回顾、反思与展望[J]. 舒心.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金融科技监管的合作治理路径[J]. 李有星,王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7]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 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 财经科学. 2018(09)
[8]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J]. 周仲飞,李敬伟. 法学研究. 2018(05)
[9]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突围忌盲目[J]. 张吉光. 中国金融. 2018(12)
[10]监管科技:金融科技的监管挑战与维度建构[J]. 杨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本文编号:2931309
【文章来源】:南方金融.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
如何同时兼顾防控风险与鼓励创新,实现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是未来金融科技监管的方向。对此,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这一全新监管模式。监管沙盒是指由监管机构提供一个“安全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在符合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它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兼顾了金融监管的效率与安全原则,有助于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监管沙盒的基本宗旨是支持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其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在申请阶段,创新机构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的基本条件和目标,提出书面申请,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后,监管部门与申请机构共同确定测试方案。然后,在测试阶段,监管部门进行全程监控,如发现有影响金融稳定或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可以随时终止测试。最后,监管部门评估测试结果,通过正式评估的项目才能获得许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该监管框架下,社会监督、行业协会、企业与政府监管等有关主体一同形成协同治理格局。首先,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加快了传统监管制度的变革进程,也为创造社会监督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消费者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对服务和产品进行自由评价,这为企业信誉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契机。其次,行业协会也成为金融科技协同监管的有益补充。新加坡MAS、英国FCA对金融科技产业设立了专业主管机构,我国可以参考设立金融科技监管协会,制定行业准则、规范等方式引导、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最后,金融科技企业自我约束也是监管的重要协助力量。金融科技专业性较强,企业主体自身具有信息优势,且金融科技企业体量小、行业分散、创新速度快,政府监管滞后明显,金融科技企业自治能够有效降低政府主体监管成本。只有多元监管主体共同协作,进行互动学习、分享权力,加强社会、行业协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互通与共享,才能有效缓解监管时滞。(五)自主监管:加强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律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银行:关键要素、重点场景和完善路径[J]. 季成,叶军. 南方金融. 2020(03)
[2]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研究:来自国外的启示[J]. 徐晓莉,杜青雨. 新金融. 2019(06)
[3]警惕金融科技风险[J]. 杨涛. 人民论坛. 2019(17)
[4]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挑战及应对[J]. 李敏. 证券市场导报. 2019(02)
[5]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回顾、反思与展望[J]. 舒心.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金融科技监管的合作治理路径[J]. 李有星,王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7]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 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 财经科学. 2018(09)
[8]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J]. 周仲飞,李敬伟. 法学研究. 2018(05)
[9]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突围忌盲目[J]. 张吉光. 中国金融. 2018(12)
[10]监管科技:金融科技的监管挑战与维度建构[J]. 杨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本文编号:2931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93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