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受国家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11 21:09

【摘要】 银行流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问题,尤其是在2013年中国银行出现严重的“钱荒”情况下,银行流动性问题再一次引起学者的关注。众多学者认为“钱荒”的发生与银行流动性创造有密切的关系。此次“钱荒”的发生使得中央银行更加重视其制定的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哪些途径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银行创造多少的流动性才是符合市场预期的?这些问题都尚未解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银行创造的流动性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将会了解到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Berger and Bouwman(2009)所构建的银行流动性创造衡量方法进行适当修正,使之更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此方法,本文科学的测度了我国2005年至2012年银行流动性创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108236.9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19971.24亿元,流动性创造增长率每年不断变化;(2)不同类型的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增速不同,增长的速度会受到货币政策以及银行内部因素的影响。其中,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长速度明显比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要快。本文在有效衡量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1家商业银行2005年至2012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影响有差别。货币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影响较大,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影响较小;(2)货币政策不同代理变量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有区别,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贷款利率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大,广义货币增长率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基本不影响;(3)银行自身方面,银行资产规模、权益、银行风险以及银行绩效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较大。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货币政策; 实证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银行从事流动性创造,必然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使银行变得脆弱,所以金融脆弱性是金融部门的固有属性。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是信贷资金偿还和使用时间的不匹配,即存款人需要的资金流动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旦遇到存款人大幅度增加消费、投资需求从而在银行提取资金时,将迫使银行将不流动的资产变现,严重时将引发挤兑,容易导致金融危机。

过去的几十年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如1987年的美国股市崩盘,1990年-1992年的美国信贷紧缩,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是伴随着市场上流动性从过量到不足的规律性变化。以2007年次贷危机为例,危机爆发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每年GDP增长率保持8%以上,国际业务上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常年保持双顺差,实体经济繁荣发展,银行信贷逐年增加,市场流动性严重过量。然而市场流动性的这种局面在2007年发生转变。2007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股市大跌、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实体经济衰退,次贷危机甚至还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下滑,经济增长速度减慢,GDP增长率下降,银行的信贷规模减少,市场上流动性由过量转为不足。随后在国家4万亿计划的刺激下,经济有了好转,但是此项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仅仅是推迟了实体经济下滑的时间,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经济复苏。金融危机的发生促使市场的流动性由过量向不足转变,而市场的流动性有很大比例是由银行创造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银行流动性创造与金融危机有着紧密的关联。

此次次贷危机,爆发于美国,并在世界主要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传播扩散,给各国的银行系统带来重创;截止2010年5月,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倒闭的美国银行数量达到200多家,其中包括3家著名的投资银行。在欧洲,德国,英国和法国,希腊和其他国家的银行业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危机发生后,银行部门收紧贷款的发放,对于信贷风险的把控上更加严格,对于信贷额度的审批上更加谨慎,不愿意为征信状况差的企业和个人贷款,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减少,危机前后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状况发生了逆转。危机发生前,银行流动性创造超过市场的需求,造成流动性过剩;危机发生后,银行流动性创造低于市场需求,造成社会流动性不足。

 

第二节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在国外金融危机以及中国银行业出现“钱荒”背景下提出银行流动性创造问题,指出银行流动性创造与银行“钱荒”有着密切关系,表明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后回顾和梳理国内银行流动性以及国内外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相关研究文献。本文修正Berger and Bouwman(2009)所构建的银行流动性创造测度方法将其应用于2005-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借此计算出样本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数量。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深化了对银行流动性的研究,为认识货币政策影响金融稳定的难题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

 

二、研究框架

全文主要为五个组成部分,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简要说明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指出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做一个回顾,包括流动性的内涵、国内已有的关于流动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的有关流动性创造的研究。

第三章,我国流动性创造测量。本章首先指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机理,表明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作用;其次,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结合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修正Berger和Bouwman(2009)的方法,建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测度指标;最后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量进行测量。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财报数据,计算出家商业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并比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流动性创造能力上的差异。

第四章,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分析。在控制银行自身特征的情况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其中,银行自身特征银行绩效、银行规模、银行风险以及银行的资本。

第五章,总结和政策建议。本文在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阐明本文的结论。并且对如何控制银行流动性创造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内流动性的相关研究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首次提出“流动性”一词。这里所说的流动性指的是货币资金。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储户和借款人的资金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说银行满足储户提现需求和借款人贷款需求的能力。银行内部需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以应对一些突发性需求。当银行急需资金流动性却不能以合适的价格迅速变现时,可以认为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将造成银行破产倒闭。

我国对于银行的流动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两个方面。李启成(2002)认为我国当时存在银行流动性不足的现象,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存贷款的比率过高以及银行存贷款期限搭配失当存在短借长贷的现象。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导致资金的正常周转被破坏,或者是对客户的需求估计与准备不足也会加剧银行流动性问题。孙以全和曹崇延(2006)针对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提出解决措施,认为可以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在近几年引起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邓淼(2007)、葛力伟、王汉金和曾浩(2007)指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货币供给量迅速增加、超额准备金维持高位。陆嘉(2007)进一步的对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储蓄率较高、人民币升值和银行上市融资。冉光和、刘世香(2009)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会增加银行流动性,股票市场的发展会使得减少银行流动性。针对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解决措施,学者们又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邓淼(2007)提出解决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建议是大力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并提出企业尽量不依赖银行信贷。认为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使用,也可以达到减少市场流动性的目的。冉光和、刘世香(2009)提出建议是刺激居民消费欲望,尽力增加国内需求。而陆嘉(2007)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指出可以利用本外币结合的方式通过综合性的货币政策组合全面治理流动性过剩。

在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文献中,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赵涛(2008)、李琼、王志伟(2006)通过研究发现,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对于银行的贷款渠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银行存款的上升,这样就扩大了可贷资金的规模。所以一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银行流动性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银行流动性减少。然而根据现有学者的研究,货币政策的效果在实际执行中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节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国内外研究

 

银行创造流动性包括两种方式,分别是通过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以及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进行。Diamond与Dybvig(1983)首先提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存在机理,认为银行通过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将非流动性资产转换为流动性负债,从而创造了流动性。随着银行负债表表外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的比例不断扩大,Kasha、Rajah和Stein(2002)进一步指出可以通过表外业务活动比如贷款承诺以及授信额度来进行流动性创造。

 

一、银行流动性创造测量方法研究

Deep和Schaefer(2004)建造了流动性创造测量的第一种方法。他们定义了一个新的指标为流动转换缺口-LTGap,该指标为(流动负债一流动资产总资产),这里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产负债项目。并且他们运用该测量指标对美国1997年至2001年美国200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进行测度,最后得出样本银行的流动性缺口值接近于20%。

Berger and Bouwman(2009)基于资产负债表表内科目以及表外项目进一步提出测量方法。不同于LTGap法的按照期限的分类方法,该方法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科目的种类和流动性水平进行分类的。当放款是以类别分类时,以cat表示;当放款是以期限分类时,以mat表示;当考虑到将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包括在内时,以mat表示;当不包括表外项目时,以nonfat表示。经组合,共产生类流动性创造衡量方式:“cat-fat”、“mat-fat”、“cat-nonfat”与“mat-nonfat”。

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测度指标用来测量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在实践中我国仅仅用到一些指标来反映银行以及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例如用存贷差来反映银行的流动性水平等。张霖森和杨洋(2009)选择马歇尔K值(M2名义GDP)来描述流动性过剩。余永定(2007)不仅将马歇尔值作为指标,还选择超额准备金率以及超额货币供给两个指标用于流动性测量,指出当时社会的流动性状况。麦金农的金融深化指标M2/GDP也常被许多学者用来表述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第三章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测度研究.........11

第一节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定义与机制......11

一、流动性以及流动性创造的定义......11

二、银行流动性创造机制.........12

第二节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测度方法.......13

一、测量指标设立.......13

二、资产负债项目权重赋予......14

第四章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分析.........24

第一节模型建立以及变量描述.....24

一、实证模型建立......24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25

第二节实证结果及分析....25

一、货币政策对全样本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回归分析......26

二、货币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回归分析.....27

三、货币政策对全国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回归分析....29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33

一、结论.......33

二、政策建议.....34

 

第四章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分析

 

依据本文前部分的理论分析和流动性创造测算结果,本部分针对2005年-2012年货币政策对各类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做实证分析。

 

第一节模型建立以及变量描述

 

一、实证模型建立

被解释变量:L表示银行流动性创造总资产,取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相对值;

解释变量:CAPRO代表银行的资本资产率,作为控制银行资本的变量;InA表示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银行资产规模的变量;BLR表示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作为控制银行风险的变量;ROE表示银行股本回报率,作为控制银行收益的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MP。

考虑到银行流动性创造在实际中受前期影响较大,为防止计量模型设计的偏误以及消除内生性影响,本文引入因变量的滞后项来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货币政策代理变量MP的选取需要根据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征。与国外选择银行间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不同,中国的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我国央行的有些货币政策手段难以传导到存贷款市场,所以银行间利率难以作为货币政策立场的有效指标。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综合使用多种工具,难以找到单一的综合货币政策代理变量。为保证模型设定的有效性,本文使用了种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一年期贷款利率、广义货币增长率的负数。本文感兴趣的是的符号和显著性。如果显著为负,则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与银行流动性创造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如果显著为正,则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与银行流动性创造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增加。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5-2012年期间21家中资商业银行的年度平衡面板数据。样本银行包括工行等家国有商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其余家为城市商业银行。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三种类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发,运用Berger and Bouwman(2009)的流动性创造衡量方法,对我国21家样本银行从2005年到2012年的流动性创造进行测量。结果得出,从2005年到2012年我国样本银行流动性创造逐年增长,流动性创造总量从2005年的108236.9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19971.24亿元。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有很大的区别,数量占样本数量23.81%的国有商业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占样本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且从2005年的79%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71%,占样本银行数量38.10%的全国股份制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占样本银行流动性创造比例达到20%,且从2005年的19%逐2012年到25%;占样本数量38.10%的城市商业银行行每年创造的流动性占样本银行流动性创造比例均维持在3%左右。此外,不同类型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长速度不同。全国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长速度比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要大。

本文还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有所不同;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回归结果统计显示,货币政策不同代理变量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有所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S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显著,并且都是正相关关系;而广义货币M2的增速对于流动性创造影响不显著。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影响,受广义货币增速的影响较小。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特征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有银行的规模、不良贷款率、资本以及盈利能力都对国有银行的流动性创造产生显著影响,而且都是负相关关系。因此,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以及通过银行资本监管、控制银行规模、调节不良贷款率等一些措施来有效规范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行为。

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都不显著,而股份制银行自身特征因素对流动性创造影响显著。说明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表业务主要受到自身资本、规模、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等条件的限制,而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说明银行监管部门主要通过调节银行资本、规模、不良贷款率等来对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加以影响。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S对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显著,资产规模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显著。所以,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调节一年期贷款利率和银行规模来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加以影响。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