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双排桩计算模型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基坑双排桩计算模型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坑周边环境的日益复杂,特别是地铁线路和地下管线将会形成一个密布的地下网络,这意味着对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更为严格的同时,对红线以外地下空间的保护也越来越严。对于一些大型地下空间支护,内支撑的跨度太大,而伸出支护外的锚索又受到严格限制,这时双排桩支护结构就是不二的选择了。这种情况在工程中出现得越来越多。但是,双排桩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理论尚未完全成熟,规范方法是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存在一般计算位移偏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对双排桩计算模型做了一些改进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通过简单的算例,探讨了有限单元法在用于计算基坑支护这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时岩土本构模型的适用性问题,认为可考虑加卸荷的模型较合理,同时接触单元的切向模量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2)对于软土地基的双排桩,现行规范方法旧土压力下计算的结果存在后排桩位移踢脚偏大的情况,为改进结果,改进了土压力和坑底以下桩间土弹簧刚度的确定方法,效果较好。(3)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目前常用双排桩模型计算的位移偏大,这是未充分考虑桩间土柱的作用,为此,提出一个等效刚度的方法,使结果较为合理。(4)根据两个双排桩工程实例,一个是矩形格构式布桩,另外一个是前密后疏布桩,分别采用新方法,有限单元法和规范方法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并与监测数据作比较,验证了新的双排桩结构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湛,刘冰花;双排桩计算方法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2 王子辉;非连续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2期
3 程筠菁,陈峰,王书增;软土地区双排桩门架式挡墙的分析和应用[J];上海地质;2005年01期
4 汤們;韩雪松;冯莉梅;;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桩间土流失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3期
5 周应华;;门架式双排桩受力位移特性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6 徐源;郑刚;路平;;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范秋雁;许胜才;崔峰;;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8 平扬,白世伟,曹俊坚;深基双排桩空间协同计算理论及位移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9 潘旭亮,张钦喜,霍达,杨立刚;双排桩围护结构工作特性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4年09期
10 戴北冰;王成华;雷军;;双排桩开挖过程的改进有限元分析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平扬;白世伟;曹俊坚;;深基坑双排桩新型设计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司马军;傅旭东;刘祖德;;典型二元结构地层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现场测试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明;深基坑双排桩的受力性状分析与工程应用[D];长江大学;2015年
2 刘汉程;双排桩—锚索支护体系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黄忠铭;基坑双排桩计算模型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龚敏;基坑支护双排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萍萍;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王丰;门架式双排桩结构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范世英;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空间受力模型及影响因素的三维分析和工程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8 方高奎;双排桩复合锚杆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9 刘帅栋;门式框架结构双排桩内力分析及计算[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张耀宇;双排桩设计理论分析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182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8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