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损伤试验及温度场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7:15

  本文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损伤试验及温度场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性能混凝土 温度场 高温 振弦应变计 ABAQUS模拟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以其更高的强度、更高的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然而,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加致密的内部结构和较低的渗透率,当结构遭遇火灾时,高性能混凝土会出现爆裂、剥落现象,内部钢筋直接暴露于高温下,使承载力瞬间丧失,导致建筑物坍塌,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对火灾中的救援工作也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探索高温(火灾)对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揭示其性能的劣化规律,并寻求合理的改善措施成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51478290),选取混凝土常用原材料,以强度等级为C60的高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高温作用前后的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采用高温热电偶和振弦应变计对高性能混凝土板的温度场和热应变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借助ABAQUS模拟软件对高性能混凝土板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内容如下。一、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基本性能试验包括高温作用前后的轴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导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作用后,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且弹性模量的劣化要快于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压强度;建立了轴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二、高性能混凝土热膨胀试验。利用高温卧式膨胀仪探索了混凝土内部不同组分在高温作用下的膨胀特性。结果表明:粗骨料、砂浆、混凝土的膨胀率各不相同,粗骨料的膨胀率要大于砂浆,混凝土的膨胀率介于粗骨料和砂浆之间。三、高性能混凝土板热应变试验。借助振弦应变计探索了混凝土板受热过程中不同深度的热应变情况。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受热过程中,距离受火面近的点温度升高快,相同的时间热应变也较高;温度越高,应变值越大,并建立了混凝土应变-温度的关系式;从原理和数值上对比了混凝土热应变与膨胀率,二者之间比较一致。四、高性能混凝土板温度场研究。利用埋置于混凝土板内部的高温热电偶测量板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值,分析混凝土板内部的温度场;并借助ABAQUS软件进行温度场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在受热的过程中,沿着厚度方向产生了温度梯度;计算机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升温趋势基本一致,由于模拟未考虑混凝土含水率,所以模拟值要高于试验值。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年05期

2 陈家辉;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0年05期

3 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00年04期

4 翁润生,徐金民;微粉矾渣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年04期

5 沙群;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初探[J];厦门科技;2000年S1期

6 ;“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7 王冲,蒲心诚;粉砂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孙振平;“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会讯[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9 么兰,曹丽梅,寇艳虹;浅谈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技术途径[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1年03期

10 陈向军;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二银;孙岩;戚劲松;;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进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2 黄兆龙;刘俊杰;周文宗;;台湾区高性能混凝土研发案例[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江志学;王佶;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前言[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5 郭保霞;;公路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朱建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组成及其与性能关系[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7 姚燕;李建勇;田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廉慧珍;;对“高性能混凝土”十年来推广应用的反思[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新霞;王小刚;尼书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阎培渝;;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现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志学 王佶 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深大研发出高性能混凝土[N];深圳特区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和合;两部委力推高性能混凝土[N];中华建筑报;2014年

4 李胜利;高性能混凝土配置与研究通过专家评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胡存国;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9年

6 江苏省水利厅 陈国星;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晓钟;江西赣州瑞康公司开始生产高性能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建材报;2013年

9 记者 王代同;普通水泥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新疆建筑工程学校 王琼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辉;低温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王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火灾烧损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苏安双;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及开裂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董香军;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明火力学与爆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益进;铁路预应力桥梁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8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岳华;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筒体构件高温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宝民;纳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付权;海洋环境下CFRP-高性能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彩霞;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韩明明;热疲劳作用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桥;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损伤试验及温度场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黄冠群;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过程环境协调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胡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分析和评定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想;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8 纪花;掺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技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马少军;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抗裂性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赵世壮;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6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96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