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位差时延估计法的岩石声发射源定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相位差时延估计法的岩石声发射源定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声发射 小波分解 全相位频谱分析 相位差 源定位
【摘要】:针对岩石力学试验声发射时差定位算法中时延估计精度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问题,提出全相位相位差法时延估计,通过小波分解与全相位频谱分析相结合求解相位差得到声发射信号的时延估计。利用小波分解找到不同传感器接收到的声发射信号中的同一主频的子带信号;对这些同一主频的子带信号分别做全相位频谱分析,得到每个子带信号中间样点的相位,再根据相位差与时间差的关系求出声发射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进而利用时差定位法反演声发射源,实现了声发射源更精确的定位。在花岗岩(50 mm×100 mm×50 mm)上进行断铅试验,选取10个测点,经声发射监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时延估计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声发射源定位的误差,提高声发射源的定位精度,平均绝对误差比美国PCI-2型声发射仪器定位结果提高约3 mm,该方法为反演声发射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174071,No.51374088)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声发射空间定位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Mogi[1]最早对花岗岩板在弯曲变形条件进行声发射的二维定位;Scholz[2]在1968年用一组声发射探头组成探头阵,确定每个声发射事件的三维空间位置;Xu等[3]研究了在真三轴压缩条件下几种岩样的微裂纹初步定位,通过定位能够勾划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玉梅;刘建坡;李海滨;魏晨慧;;一类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声发射源组合定位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2 黄晓红;邓振淼;;改进的相位展开算法及其在瞬时频率估计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9年10期
3 许昭永,梅世蓉,庄灿涛,杨洪沧,包一峰;Preliminary location of microcracks in several rock specimens under true triaxial compression[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1994年S1期
4 任子晖;付华科;李伟泺;岳明道;吴新忠;刘伟伟;;基于全相位傅里叶变换的煤矿电网电能质量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2期
5 孙山林;侯春萍;阎磊;;全相位OFDM系统子载波间干扰的性能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9期
6 庞前娟;孙山林;魏丽娜;;基于全相位FFT的故障信号检测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07期
7 裴建良;刘建锋;张茹;尹贤刚;;单轴压缩条件下花岗岩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分维特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赵兴东;刘建坡;李元辉;田军;朱万成;;岩石声发射定位技术及其实验验证[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9 彭琦;张茹;谢和平;曲宏略;龙盎;;基于AE时间序列的岩爆预测模型[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10 王选钢;缑宁yN;张珂殊;;相位式激光测距全相位谱分析鉴相算法[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崇;代志宏;张信贵;;人工鱼群投影寻踪回归在洞室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2 赵兴东;陈长华;刘建坡;李元辉;;不同岩石声发射活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3 刘建坡;王洪勇;杨宇江;李元辉;;不同岩石声发射定位算法及其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4 崔晓荣;王军;曹林;曹太强;王汇灵;;电力系统间谐波检测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测与仪表;2012年05期
5 晏辉;张忠培;;低信噪比下锁频锁相器性能分析及改进[J];电子学报;2011年01期
6 孙山林;;全相位OFDM系统中引起ICI的原因及模型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张晖辉;刘峰;常福清;;岩石损伤破坏过程声发射试验及其能量特征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8 任全会;黄根岭;;基于SOPC全相位FFT相位差测量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2年11期
9 单亚锋;孙朋;徐耀松;付华;谢森;;基于PSO-SVM的煤岩声发射源定位预测[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10 刘勇;张国毅;李科学;;脉内相位编码信号的识别与码序恢复[J];电讯技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波;任会兰;褚亮;;陶瓷材料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源定位[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奴文;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保彬;采动煤岩裂隙演化及其透气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段东;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及微震前兆分析[D];东北大学 ;2009年
5 刘留;高速移动条件下宽带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晏辉;无线通信系统中载波同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吕玉凯;媒体失稳破坏前兆规律的多参量监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李楠;微震震源定位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及可靠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周志华;动静载荷与渗透水压作用下裂隙岩体断裂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杨平;罐底腐蚀声发射机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浩宇;岩石力学特性与其声发射分形维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墨潇;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礼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锋;基于相位展开的雷达信号调制方式识别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张宁;锚杆对三维裂隙岩体加固止裂效应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霄琼;基于DSP的雷达中频信号的目标检测[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蒋超;差分酉空时码的设计及其在MIMO-OFDM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9 邵冬亮;含充填断续节理岩体裂隙扩展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黄玲;基于地震波的弹着点位置检测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小敏;典型岩石单轴压缩变形及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敏;王克英;;基于加窗双峰谱线插值的高精度FFT谐波分析[J];电测与仪表;2006年03期
3 周箭,陈隆道,樊伟敏;新型电参数综合测试与分析仪的应用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1999年04期
4 蒋海昆,张流,王琦;实验室声发射三维定位及标本波速场各向异性研究[J];地震;1999年03期
5 陈槞,于小红;岩石样品变形时的声发射[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4期
6 马胜利,雷兴林,刘力强;标本非均匀性对岩石变形声发射时空分布的影响及其地震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7 张斌,刘晓川,许之晗;基于变换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2001年01期
8 雷兴林,马瑾,楠濑勤一郎,西泽修,佐藤隆司;三轴压缩下粗晶花岗闪长岩声发射三维分布及其分形特征[J];地震地质;1991年02期
9 刘庆云,张汗灵,梁红;多分量多项式相位信号瞬时频率变化率的估计[J];电子学报;2005年10期
10 王伟,王恩元;岩爆预测技术综述及发展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尉;全相位离散频谱校正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振;袁志勇;;信道多途对定位系统时延估计的影响及抑制[J];声学技术;2008年06期
2 刘伟;周怀军;马军骥;;基于超分辨分析方法的跳频信号相对时延估计[J];测绘通报;2012年S1期
3 王劲林,李启虎;自适应滤波器在时延估计中的应用——广义二次内插时延估计法[J];声学学报;1992年03期
4 张群飞,黄建国,谢一清;时延估计的高分辨方法[J];声学学报;1995年03期
5 黄建人,周功禹;一种利用高阶谱相位数据进行时延估计的新方法[J];声学学报;1997年02期
6 蒋德军,胡涛;时延估计技术及其在多途环境中的应用[J];声学学报;2001年01期
7 杨亦春,马驰州,李晓东,田静;相关峰细化的精确时延估计快速算法研究[J];声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张卫平;刘强;马光彦;范磊;郅熙飙;;基于时延估计的多目标被动定位算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段晓霞;;基于反正切变换的变步长自适应加权时延估计算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年02期
10 陈华伟,赵俊渭,郭业才,蔡宗义,许学忠;二次加权频域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与应用[J];声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冲;郭明喜;张雄伟;;一种鲁棒的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的设计与定点实现[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毛卫宁;岳峻松;钱进;;多途时延估计[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刘伟;周怀军;马军骥;;基于超分辨分析方法的跳频信号相对时延估计[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4 杨亦春;马驰州;李晓东;田静;;一种高效的精确时延估计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5 苏志刚;吴仁彪;;一种时延和多普勒尺度估计的有效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6 邓磊磊;;多途信道对弹道跟踪系统时延估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邓艳容;景新幸;周萍;;一种采用语音激励信息的时延估计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8 骆丽娜;杨万全;;三种常用的时延估计算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光亮;方世良;徐步安;;单频脉冲水声信号的精密时延估计研究[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青;李小坚;;基于广义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算法的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莹;稳定分布环境下的时延估计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尤国红;无线定位中波达方向与时延估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黎英云;微弱多径信号时延估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徐庆;信号设计及高分辨雷达目标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娟;不同环境下的时延估计算法及其仿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王伟;基于时延估计的被动声定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赵靖桃;基于高阶统计量的时延估计算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赵波;甚长基线干涉时延估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军;基于窄带调幅广播信号的超分辨时延估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佟祉谏;Alpha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基于相关熵的时延估计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艳丽;脉冲噪声条件下具有信号选择性的时延估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季兴安;盲反卷中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时延估计[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郭妩君;超分辨率多径信号时延估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高阳;无线电被动定位中射频窄带信号时延估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2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0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