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图像信息的软土三维孔隙率定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SEM图像信息的软土三维孔隙率定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微观结构 软土 SEM图像 定量 三维孔隙率 平面孔隙率 计算模型 二值化处理
【摘要】:为了获取丰富的SEM图像信息并用于软土微观结构定量研究,对杭州地区紫金港软土进行了SEM图像扫描;定性描述了软土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建立了基于Image-pro Plus(IPP)图像分析软件的三维孔隙计算模型;基于微积分思想,统计了软土的三维孔隙率;分析了软土孔隙率数量和大小随阈值的变化趋势与三维计算模型可行性的联系,并讨论了二值化处理获取的平面孔隙率与本文提出的公式统计的三维孔隙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三维孔隙率计算公式是可行的,统计结果符合孔隙三维空间分布逻辑;较二值化处理获取的平面孔隙率,本文获取的三维孔隙率更加接近孔隙真实情况,求取方法思路清晰,为软土微观定量研究建立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建设有限公司;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2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1B04-3)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0引言早在1925年,土力学鼻祖Terzaghi就提出在评价软黏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时,应当注意考虑其微结构的影响[1]。著名土力学专家沈珠江院士曾强调指出“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将成为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并且认为这是意味人类在深化土体力学特性的认识方面完成的第二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承仁;唐辉明;刘宝琛;张家生;;利用SEM照片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张礼中;胡瑞林;李向全;张永波;;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系统及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1期
3 吴义祥;张宗祜;凌泽民;;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现况评述[J];地质论评;1992年03期
4 袁则循;毛灵涛;赵丹;;基于数字地形模型土微结构三维孔隙度的计算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先伟;孔令伟;;常温、常压、常态的大气环境下黏性土微观孔隙的缓慢变异特征[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年02期
6 方庆军;洪宝宁;;岩土体微细结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7期
7 施爱勇;徐金明;李德明;;软土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微观参数特征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3期
8 王清;孙明乾;孙铁;孙涛;;不同处理方法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9 罗立红;邵兴;吕潇文;牛毅;;天津黏土的微观结构与压缩变形特征[J];上海国土资源;2014年04期
10 苗得雨;白晓红;;基于Matlab的土体SEM图像处理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叶昆荣;崔可锐;;安徽膨胀土的微观结构与其工程性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11年01期
3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4 张培森;施建勇;;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5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陈辉;刘明振;宋战平;;重塑及原状饱和黄土结构性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王建省,宁建国;冻土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及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金旭;赵成刚;;非饱和原状土本构模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瑞;张小珑;汤辉;黄英;;土体SEM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及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豫;杨华舒;陈刚;殷小林;邵洛;;氯离子侵蚀筑坝红土的试验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柳艳华;黄茂松;;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8 孙强;秦四清;杨继红;李曼;;应变软化介质本构方程的参数求解[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恒;;深基坑支护工程现状及优化设计的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周春生;寒旱区GCL防渗性能研究及相关机理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7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8 丁玉琴;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裴利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宋婷;水泥基材中耐碱玻璃纤维的损伤形式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6 段平;海水环境下混凝土孔结构演变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匡静;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盐渍风蚀效应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洪林;海南某红土强度变形及结构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9 代凌辉;二塘沟水库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力与变形计算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10 崔向美;利用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动力特性并初步探讨其结构损伤[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荣;黄宏伟;张冬梅;P.-Y.Hicher;;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3 张瑞;张小珑;汤辉;黄英;;土体SEM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及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敏江,张丽萍,张树标,关超;结构性软土非线性流变本构关系模型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晶;王清;陈慧娥;孙铁;张中琼;张鹏;;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固结过程孔隙分维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牛岑岑;王清;苑晓青;杨静;宋晶;王吉亮;;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宋晶;王清;夏玉斌;陈允进;陈慧娥;苑晓青;;真空预压处理高黏粒吹填土的物理化学指标[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苑晓青;王清;孙铁;夏玉斌;陈慧娥;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过程中孔隙分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王清,王凤艳,肖树芳;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李强,鲍苏苏;基于灰度计算饱和粘土的孔隙率[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浅谈软土公路塌方滑移处理[J];科技资讯;2009年03期
2 毛益佳;李娣;;水泥搅拌桩在山地型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5期
3 蒙加松;;浅谈软土勘察在公路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9期
4 韩旭;李少雄;丁磊;;南京市浦口滨江大道软土参数相关性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4期
5 张会杰;;公路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及质量控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6 王晓伟;;探讨公路工程软基处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5期
7 高雁;对温州地区软土特性的认识与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05年04期
8 崔大伟;阎长虹;夏文俊;张义贵;王智;张睿;董平;郑军;陈明珠;周欣;;软土路堤填料二次加灰处理技术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9 范博;梁磊;;软土地区某电站软基处理效果浅析[J];科技风;2010年15期
10 王裕滔;;软土分析[J];科技资讯;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利华;李海潮;张留俊;;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承贵;;高原斜坡软土施工技术探讨[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3 吴万平;;论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勘察[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4 孙东岭;;振动挤密生石灰桩加固软土——尾矿泥效果初探[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徐永福;徐欢;吴念众;;高灵敏性软土触变性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德福;周萃英;谭祥韶;;基于软土微观结构研究的固结及沉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阎长虹;夏文俊;董平;郑军;詹启伟;张睿;崔大伟;周欣;朱文彬;王吉刚;;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鉴基;;也谈水泥类化学灌浆加固隧道基底软土的技术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杨铭;;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陈国祥;;黄骅港堆场区软土特征及抛填固结分析[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昊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宝瑞;“斜坡软土”特性及工程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戢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4 郭营飞;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变形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5 李友河;软土地区旧桥拓宽改造技术[D];长安大学;2013年
6 谢乔木;软土固结沉降反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王文涛;交通荷载下公路路基动力响应及软土下卧层累积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赵坤;贵州西部部分路基软土特性与既有路基加固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9 马天;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鲍陈阳;软土夹砂路基的抗震处理措施的现场试验研究和动力优化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3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3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