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裂围岩注浆加固后的力学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破裂围岩注浆加固后的力学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面 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破坏形式 剪切曲线
【摘要】:注浆加固技术是维护破裂围岩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研究破裂围岩注浆加固后的力学特性对于完善注浆支护理论和提高注浆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以破裂注浆加固围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充填度下破裂围岩注浆后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利用自行设计的直剪试验系统,进行了充填水泥浆的人工预制规则锯齿节理的直剪试验以及声发射试验,研究了不同法向力和不同充填度条件下充填节理的破坏形态、剪应力-剪应变曲线、剪切强度及声发射特征,揭示了注浆加固对节理剪切力学参数与强度破坏特性的影响规律。(2)基于结构面的几何形态,建立了充填水泥浆的锯齿结构面的力学模型,推导了锯齿结构面运动的力学平衡方程,并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分析了锯齿结构面的“爬坡”与“啃断”等力学行为,从理论上解释了充填度对结构面强度和破坏形式的影响机理。(3)基于FLAC3D软件的接触界面模型,建立了充填水泥浆的结构面直剪试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充填度下结构面的剪切应力分布特征、塑性区形态、接触面的破坏形式以及剪切强度等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3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5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6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9 宋博学;俞缙;林从谋;;穿越位移不连续结构面的随机地震波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王观石;胡世丽;李贵荣;李世海;;爆破地震波在结构面的传播特性与结构面倾角判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时贵;程俊杰;王思敬;;岩体的基本构成——结构面和结构体[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沈俊;夏正中;;预锚结构面抗剪性能研究[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吉锋;顺层边坡硬性结构面强度参数及工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孙书勤;峨眉山玄武岩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裕斌;薄层破碎硬质岩隧道(群)施工方法及支护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檀;不同条件口孜东矿采区行人上山顶板离层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陈镜丞;硬性结构面对深埋硬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俊杰;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海明;旭龙水电站左坝肩抗力体劈理型边界提取及稳定性初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唐川;攀枝花朱矿南帮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骏;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工程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磊;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屈鹏程;层状碎裂结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防灾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鸣辉;地震作用对岩质高边坡动力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7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5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