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工程实践

发布时间:2017-12-19 21:28

  本文关键词: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工程实践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基础工程 沉降控制 变形调节装置 端承型桩 土共同作用


【摘要】:针对端承桩无法满足桩、土变形协调的特点,通过专门研制的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提出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实现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大部分荷载,仅通过少量端承型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并进行工程实践。该工程地基土承载性能良好,天然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建筑物沉降过大,通过采用该方法使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55%的荷载,且沉降控制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一系列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本工程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工程端承型复合桩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厦门新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0081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244)
【分类号】:TU753.3
【正文快照】: 1引言基础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但基础沉降量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形。此时最简单的做法是采用桩基础的形式,使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桩来承担,此时地基承载力得不到利用,造成浪费。对于上述情况,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上部结构荷载仍由天然地基来承担,只在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峰;宰金珉;梅国雄;王旭东;;桩土变形调节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建筑结构;2009年07期

2 周峰;林树枝;;实现桩土共同作用的机理及若干方法[J];建筑结构;2012年03期

3 宰金珉;桩土明确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及其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4期

4 王昌兴;韩文娜;沈军;程懋X;;中环世贸中心基础设计[J];建筑结构;2008年07期

5 杨敏;杨桦;王伟;;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思想及其变形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林,王月香;复合桩基侧阻端阻力群桩效应及其综合效率系数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丁大钧;高层建筑中箱基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的计算和调整沉降方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3 付利兵;;桩筏基础荷载分担的分析与建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叶建忠,周健;分层土中桩筏基础荷载分担问题的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5 曹明;陈龙珠;陈胜立;郑建国;;长短桩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6 王彬;胡正洲;姚文娟;闫威;;上部结构-筏基-地基共同作用子结构法FEM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胡云华;郭小红;覃正刚;;抗拔桩对隧道主体结构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蒋专成;宰金珉;周峰;濮仕坤;;差异沉降控制设计的新方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9 张丽娟,刘斌,韩江;疏桩基础承载性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10 周琴玲;王智合;王平安;;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宰金珉;;桩基础非线性设计理论与应用——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方辉;林本海;;刚性长短桩体复合地基及其工程应用[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3 王庚波;;复合桩基的几个问题探讨[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4 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王旭东;翟宏飞;周桂阳;;广义复合基础的概念和工程实践 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5 蒋刚;宰金珉;陈国兴;胡庆兴;苏静波;;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宰金珉;王旭东;凌华;余闯;戚科骏;;基于差异沉降控制的桩基非线性优化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王伟;杨桦;杨敏;;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分析与评价[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敏;杨桦;王伟;;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思想及工作性状的有限元分析[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健;刘利艳;王兴斌;顾太华;;带桩筏基系统的弹塑性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代国忠;李文虎;林道富;;长短桩组合多元复合桩基技术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立明;考虑深开挖影响的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茅晓辉;变刚度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思思;基桩自锚静载测试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陈仁朋;软弱地基中桩筏基础工作性状及分析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郑俊杰;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梅国雄;固结有限层理论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2年

8 褚航;复合桩基共同作用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9 葛忻声;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程泽海;群桩基础在饱和软土地基中的工作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杰;基于变形控制的复合地基变刚度概念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迎乐;CFG桩-PHC管桩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戴必辉;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分析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凤玲;柔性荷载下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崔连莲;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飞;桩体配制对基础沉降分布的影响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师路;减沉桩基沉降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刘超;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龙涛;螺纹桩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虞辉;基于土体工程特性的高速铁路软弱地基加固效果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树枝;郭天祥;何波;;两阶段变刚度端承桩复合桩基的设计及应用[J];福建建筑;2010年05期

2 龚晓南,褚航;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3 黄绍铭,王迪民,裴捷,贾宗元,魏汝楠,姚建明;按沉降量控制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上)[J];工业建筑;1992年07期

4 黄绍铭,王迪民,裴捷,贾宗元,魏汝楠,姚建明;按沉降量控制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下)[J];工业建筑;1992年08期

5 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王旭东;裴捷;廖河山;;端承桩复合桩基及其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08年01期

6 姜燕;杨光华;姚丽娜;王恩琪;苏卜坤;;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合理厚度的确定[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7期

7 袁则循;;复合地基褥垫层作用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罗宏渊,尤天直,张乃瑞;北京嘉里中心基础底板下垫泡沫板的设计[J];建筑结构;1997年07期

9 李应保;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04年05期

10 阳吉宝,赵锡宏;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优化设计[J];计算力学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敏;艾智勇;;以沉降控制为基础的桩基础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伟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红旗,张善庆;复合桩基结构适用条件探讨[J];福建建筑;2000年S1期

2 宰金珉;建筑物采用复合桩基时最大可建层数的估计[J];工业建筑;2001年11期

3 肖宁海,郭智勇;塔式起重机方形承台复合桩基设计[J];建筑机械化;2001年06期

4 胡庆兴,倪红,陈国兴,宰金珉;复合桩基的设计与监测评价[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谭睿,刘立志;复合桩基与桩体复合地基[J];湖北地矿;2002年03期

6 王旭东,宰金珉;基于强度和变形双重控制的复合桩基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2002年06期

7 ;《复合桩基按强度和变形双重控制的非线性设计理论与应用》项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胡庆兴,陈国兴;复合桩基优化设计方法与工程验证[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李镜培,楼晓明,贾付波;复合桩基的承载力安全度与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2期

10 蒋刚,宰金珉,陈国兴,胡庆兴,苏静波;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骥;方鹏飞;朱向荣;;复合桩基在杭州百货大楼二期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2 王庚波;;复合桩基的几个问题探讨[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3 过超;袁洪;刘高;付佰勇;;逆作复合桩基桩土荷载分担性能试验[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贾宗元;裴捷;魏汝楠;姚建明;;控制沉降量的复合桩基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宰金珉;;复合桩基设计的新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蒋刚;宰金珉;陈国兴;胡庆兴;苏静波;;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陈师演;刘献江;潘科立;;预成孔全夯桩复合桩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洪;杨桂华;赵国景;;复合桩基工作性状的数值模拟[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田荣;;复合桩基应用范围的探讨[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严平;王国光;;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理论在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褚航;复合桩基共同作用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2 黄占芳;可液化砂土中复合桩基体系的动力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姚怡文;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承载力与变形可靠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印长俊;软岩地基中大直径嵌岩桩复合桩基的原型观测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5 刘冬林;桩顶与基础不同构造形式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娜;基于地基与结构共同作用理论的复合桩基沉降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英;复合桩基的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乔志炜;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传海;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桩基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5 郭正鹏;郑州地铁隧道开挖对近邻复合桩基影响效应数值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6 陆舟;复合桩基可靠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7 黄亮雄;岩溶地区复合桩基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8 余闯;复合桩基沉降计算和差异沉降控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马凯凯;复合桩基差异沉降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10 张世民;深厚软土中刚柔复合桩基沉降计算及设计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09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09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