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水化学作用下钙质砂岩力学特性的劣化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9:14

  本文关键词:水化学作用下钙质砂岩力学特性的劣化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钙质砂岩 化学腐蚀 力学性质 能量特征 耗散能 峰值应变 峰前塑性变形


【摘要】:岩石材料的变形与破坏与其在加载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关系密切,为了研究不同水化学溶液对钙质砂岩力学特性和能量机制的影响,利用WDT 1500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化学腐蚀后饱和状态与自然状态钙质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化学溶液对钙质砂岩的强度特性与变形特性影响显著,腐蚀后其强度特征与抗变形能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化学腐蚀后砂岩有具有明显的脆性向延性转化的特征。腐蚀后砂岩各部分的应变能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有所降低,同时,以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形式储存下来的能量占吸收应变能的百分比有所降,并随着化学腐蚀时间的加长,Ue/U也随着降低。溶液的p H值、浓度和化学成分对砂岩试样峰值处各部分应变能的影响显著,说明:水化学溶液对试样吸收的应变能、储存能量极限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化学腐蚀时间的加长,化学溶液对砂岩试样的腐蚀程度越强,其吸收的总应变能和耗散能均有所增加,而可释放弹性应变能的时间效应并不明显。单轴压缩全过程中,自然与化学腐蚀后钙质砂岩试样能量的演化过程均有明显的阶段性。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9024,1130216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岩石加载破坏过程的实质为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综合作用的过程。依据热力学定律可知,能量耗散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能量释放则是双向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能量耗散引起岩石的内部微细观发生损伤导致其力学特性劣化,反映了其宏观强度的劣化程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四利,冯夏庭,周辉;化学腐蚀下砂岩三轴压缩力学效应的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大理岩三轴压缩变形破坏与能量特征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3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岩样单轴压缩变形破坏与能量特征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5 汤连生,张鹏程,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之岩石断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6 胡柳青;李夕兵;赵伏军;;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破裂损伤的耗能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7 高文学,刘运通;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的能量耗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赵阳升,冯增朝,万志军;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9 喻勇,尹健民;三峡花岗岩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能耗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10 谢和平,彭瑞东,鞠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左建平;柴能斌;周宏伟;;赋存深度对玄武岩变形破坏及能量特征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刘石;许金余;刘军忠;吕晓聪;支乐鹏;;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动态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蒋志坚;刘阜羊;周志刚;;大理岩高温后力学性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5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范建设;苏灏扬;;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吸能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S1期

6 邓代强;高永涛;吴顺川;康瑞海;董宪伟;余伟健;;水泥尾砂充填体劈裂拉伸破坏的能量耗散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李玉寿;杨永杰;杨圣奇;马占国;;三轴及孔隙水作用下煤的变形和声发射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叶洲元;李夕兵;万国香;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受三维静载压缩岩石对冲击能的吸收效应[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9 李永松;尹健民;艾凯;;BP神经网络在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10 刘小强;周世良;尚明芳;李怡;;基于水岩相互作用的岩石力学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周斌;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高忠红;孤岛区域开采冲击与突出危险性耦合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学,胡江碧,刘运通,冯欆,孙国富;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陈剑平;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李黎,谷本壀伯;龙游石窟的环境特征[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5 姚孝新,耿乃光,陈楻;应力途径对岩石脆性—延性变化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1980年03期

6 陈钢林,周仁德;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7 金济山,石泽全,方华,于智海,任爱华,邹英;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8 汤连生,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9 申维;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地学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2001年03期

10 张永旺;曾溅辉;张善文;王永诗;张守鹏;;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枫;岩石压剪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李江腾;硬岩矿柱失稳及时间相依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焕巧;乔海明;贾恒;徐高中;;十红滩铀矿床钙质砂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铀矿地质;2007年05期

2 朱焕巧;贾恒;徐高中;李占游;;十红滩铀矿床钙质砂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7年02期

3 孙嘉诗,崔一录;南黄海晚更新世钙质砂岩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年03期

4 宋洪亮;黄保纲;张迎春;陈建波;韩雪芳;张琳琳;张占女;;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古近系钙质砂岩成因及分布——以锦州25-1油田3井区沙三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5期

5 姜平;杨朝强;黄国政;李茂文;;文昌油田群珠江组钙质砂岩层发育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4年03期

6 祁占虎;;皂火壕铀矿床(A9-A23线)钙质砂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7 朱袁智,钟晋j;西沙石岛和海南岛砂丘岩初探[J];热带海洋;1984年03期

8 石强;钙质砂岩中碳酸盐含量的计算及校正[J];测井技术;1996年05期

9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强;金沙江观音岩电站红层钙质砂岩类岩溶发育特征及渗透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0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20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