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复杂应力路径人工冻土三轴剪切试验及本构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02 18:10

  本文关键词:复杂应力路径人工冻土三轴剪切试验及本构模型 出处:《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神经网络 BP本构模型 人工冻土


【摘要】:构建人工冻土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利用冻土三轴实验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2次开发有限元本构程序。用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能很好的反映人工冻土非线性,人工冻土三轴数值模拟值和实验值误差在2.43%范围内。通过深井冻结工程数值模拟表明:人工冻土BP神经网络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复杂应力路径变形特征,数值结果和现场实测规律一致,且和实测位移误差在5.0%;应用BP神经网络冻土本构模型准确预测预报人工冻土帷幕应力场和变形场,为冻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constitutive model of artificial frozen soil BP neural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trained by using the data of frozen soil triaxial experiment. The finite element constitutive program is developed twice. The BP neural network constitutive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artificial frozen soil. The error of triaxi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ue of artificial frozen soil is in the range of 2.43%.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eezing engineering in deep well shows that:. Artificial frozen soil BP neural network constitutive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stress path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and the displacement error is 5.0. The BP neural network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ozen soil is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tress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of artificial frozen soil curtai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reezing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026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071,41672278)
【分类号】:TU445
【正文快照】: 近几十年来损伤力学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损伤岩土本构模型。Dougill等率先开展了岩石类损伤力学特性研究,随后Morz and Dragon应用损伤力学概念提出能反映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的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利用损伤演化与塑性膨胀率相关建立了岩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金解放;李夕兵;邱灿;陶伟;周学进;;岩石循环冲击损伤演化模型及静载荷对损伤累积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2 李守巨;于申;孙振祥;曹丽娟;;基于神经网络的堆石料本构模型参数反演[J];计算机工程;2014年06期

3 李克钢;郑东普;黄维辉;;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神经网络模拟[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4 姚辉,王靖涛;多重应力路径下粘土本构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5 来兴平,蔡美峰,张冰川;神经网络计算在采场结构参数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1年03期

6 孔亮,王燕昌,郑颖人;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岩土建模中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地元;孙小磊;周子龙;蔡鑫;邱加冬;;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动态累计损伤特性[J];实验力学;2016年06期

2 李栋伟;陈军浩;周艳;;复杂应力路径人工冻土三轴剪切试验及本构模型[J];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3 吴帅峰;张青成;李胜林;陈斌;刘殿书;;花岗岩冲击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模型[J];煤炭学报;2016年11期

4 何聪;金解放;周学进;程昀;昌晓旭;袁伟;;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6年04期

5 王飞;李国玉;穆彦虎;张鹏;吴亚虎;范善智;;干湿循环条件下压实黄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8期

6 周媛;王社良;王德利;;基于遗传算法的奥氏体SMA神经网络本构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7 肖林;严慧玲;周文辉;;求解二次规划问题的快速收敛梯度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及仿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8 刘新荣;李栋梁;张梁;王震;;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9 徐帅;安龙;李元辉;邬金;;基于SOM的深埋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10 刘勇健;李彰明;梁仕华;王颖;刘意美;陈永健;林辉;;软土蠕变特性的神经网络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解放;李夕兵;尹土兵;周学进;;轴向冲击下弹性杆中轴向静载对入射波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11期

2 白羽;朱万成;魏晨慧;魏炯;;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双孔爆破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3 金解放;李夕兵;钟海兵;;三维静载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4 金解放;李夕兵;殷志强;杜坤;;轴压和循环冲击次数对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2年06期

5 金解放;李夕兵;王观石;殷志强;;循环冲击载荷作用下砂岩破坏模式及其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曾胜;李振存;陈涵杰;赵健;;干湿循环下红砂岩强度衰减规律及工程应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清;张茜;李晟源;谢建文;孟宁宁;;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分支裂纹动态力学特性试验[J];岩土力学;2011年10期

8 王建;岑威钧;张煜;;邓肯 张模型参数反演的不唯一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9 金解放;李夕兵;殷志强;邹洋;;循环冲击下波阻抗定义岩石损伤变量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10 姚华彦;张振华;朱朝辉;施一春;李元;;干湿交替对砂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兆明;;人工冻土温度场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3期

2 王大雁;马巍;常小晓;吴志坚;;深部人工冻土在小应变条件下的刚度特性[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3 黄道良;林斌;;人工冻土力学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2年04期

4 吉海军;周蓉;;深部人工冻土热—力耦合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23期

5 陈湘生;人工冻土瞬时三轴剪切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J];建井技术;1992年06期

6 柯昌松;人工冻土破碎块度分布的分形性质[J];冰川冻土;1997年01期

7 汪承维;李栋伟;;深部人工冻土黏弹塑损伤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及其验证[J];冰川冻土;2013年05期

8 马芹永;袁璞;陈文峰;张经双;;人工冻土单轴与围压状态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姚兆明;;人工冻土热工参数智能反演方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5期

10 赵丽清;殷元元;于艳;;深基坑工程中人工冻土墙的设计计算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俊杰;胡向东;;基于高志理论计算人工冻土帷幕厚度[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湘生;徐兵壮;;我国人工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3 魏胜田;;人工冻土温度场特性时间序列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4 姚兆明;徐颖;王厚良;邵维;;人工冻土蠕变特性分数阶导数模型[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5 刘波;吉海军;李东阳;廖建军;刘晓东;;郭屯立井深部人工冻土的CT力学试验研究[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6 姚吉海;李强;;人工冻土蠕变特性试验分析[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2003年

7 马芹永;;人工冻土掘进方法的现状及趋势[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效宾;人工冻土融沉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相立;人工冻土灌注桩桩身温度场及混凝土强度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贾霄;天津地区人工冻土力学特性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3 王璇;人工冻土遗传分数阶导数蠕变本构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辰熙;季节冻土环境中人工冻土墙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黄峰;含盐土层人工冻土帷幕计算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徐大伟;人工冻土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7 侯潇;人工冻土三轴剪切特性及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8 范菊红;动荷载作用下人工冻土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邱凡;人工冻土强制解冻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0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0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