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通风模拟的体育馆界面形态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然通风模拟的体育馆界面形态设计研究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体育馆的大空间特性,空间容积所消耗的能量远大于普通建筑,这导致其室内空气环境调节的设备能耗投入占据了运营消耗的很大比重。因此,如何在尽量降低能耗,使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满足体育馆比赛厅工艺以及舒适性要求是当前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暖通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相关知识,从体育馆界面形态与自然通风关系入手,探索二者的内在协同性,力求为体育建筑赛后可持续设计的后续研究提供分析依据。本文主要以体育馆界面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体育馆界面形态与自然通风的关联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可行的设计对策。首先,明确自然通风与体育馆建筑设计的相关性,选择Fluent为实验软件并验证软件可行性。同时,确定实验物理模型、边界条件、离散参数等物理量并以屋面形态和开口方式作为影响因素,体育馆工艺标准和舒适性作为评判标准,构建合理完整的实验体系。其次,以屋面形态和开口方式两个影响因素为变量分别进行模拟实验。其中,以屋面形态为变量的模拟实验主要包括体育馆外部风压风速、体育馆内部风压风速、馆内采样点风速以及换气次数等内容。以开口方式为变量的模拟实验主要包括顶界面开口方式风压风速、侧界面开口方式风云风速等内容。最后,将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体育馆屋面形态、体育馆开口方式设计对策。并且基于所提出的设计对策选择已建体育馆模型对其进行改进,进而对比改进模型与原始模型的通风性能以验证设计对策的可行性。基于自然通风理论的体育馆界面形态设计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育馆能耗,提高体育馆使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为体育馆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pace gymnasium, consumption space volume more energy than ordinary buildings, which leads into the indoor air environment control equi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operating consumption. Therefore, how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us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to meet the gymnasium process and comfort requirements is the need to focus on considering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HVAC and building desig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arting from the stadium and the shape of the interfac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nternal coordination of exploration of the two,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the follow-up study after sports building sustainable desig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dium interface for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reasonable the u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related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stadium and the shape of the interfac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use it as the basis The design of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irst of all,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gymnasium design, choose Fluent as the experimental software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software. At the same time, to determine the experimental physical model, boundary conditions, discrete parameters and the roof shape and opening way as influence factors, the stadium process standard and comfort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construction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is reasonable and complete. Secondly, taking the roof shape and opening mode of two factors as variables were simulated experiments.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taking the roof shape variables including stadium external wind pressure and wind speed, wind pressure and wind speed inside the stadium, the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and so on. With the opening for experimental variables the main interface includes a top opening mode of wind pressure and wind speed, wind speed and side interface opening mode and so on. Finally,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gymnasium roof form, stadium opening mod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And choose the built stadium model carr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desig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n comparing the improved model with the original model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strategies. Research on stadium interface shape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tural ventilation, can reduce the stadium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 gymnasium and comfort.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stadium sustainable building.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5.2;TU8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冰冰 ,孙颖 ,赵青扬;体育馆建筑形象个性创作与环境[J];建筑知识;2005年05期
2 沈晓聪;;表里如一的建筑——漳州一中体育馆设计创作谈[J];福建建筑;2006年01期
3 傅绍辉;;制约中的创作——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6年11期
4 王艳文;;高校体育馆设计思路探索[J];城市建筑;2007年11期
5 贾晶;;灵动·和谐·宜人——赏评国家体育馆[J];建筑;2008年15期
6 徐达;胡强;;青岛一中体育馆 青岛市第一中学校改二期体育馆工程[J];城市环境设计;2011年03期
7 秦正;;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设计初探[J];城市建筑;2013年02期
8 陆诗亮;初晓;魏治平;吕萌;;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3年10期
9 卫兆骥;杜顺宝;;体育馆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从南京五台山体育馆谈起[J];南京工学院学报;1978年03期
10 钱可权 ,赵小彭 ,徐强生;体育馆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俞锫;齐娜;;高校体育馆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体育馆结构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3 曾孝振;;体育馆声学设计的建筑因素——屋盖结构的声学特性[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4 董路群;杨崇光;刘慧卿;;大连体育中心体育馆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关键技术[A];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豪帮;王婉灵;;丹东体育馆设计总结[A];第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6年
6 于敬海;毋英俊;;天津大学新体育馆结构设计[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孝振;;体育馆声学设计的建筑因素——建筑声学处理[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8 郭秀全;;商丘市体育馆扩声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安装[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马晓钧;李先庭;窦春鹏;;北京市体育馆空调系统运行调研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凝;邱季端为北师大体育馆建设捐资2500万元[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冯岗;从“丑小鸭” 变身“白天鹅”[N];长春日报;2010年
3 本刊编辑部 综合整理;简约质朴还“风光”[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于海;全运会场馆建设工作全面铺开[N];沈阳日报;2011年
5 本刊编辑部 整理;“中国脊”彰显力的神韵[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振宇;省十一运会将在10多个场馆举行[N];湘潭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子麟;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朱舜楠 记者 张超;香港“红馆”:商业化运营的成功之道[N];科技日报;2005年
9 丁岩;我省高校最大体育馆落成[N];甘肃日报;2002年
10 本刊编辑部 整理;“中国折扇”的魅力在这里再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晋;湿热地区体育馆与风压通风的协同机制及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昌佳;基于语言清晰度的体育馆客观声学指标[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宏棣;体育馆用木质地板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丹;体育馆市场及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王一鸣;我国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林耀阳;基于大学生行为模式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晓明;高校体育馆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秦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鹏;湿热地区体育馆与热压通风协同机制及整合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丽华;寒地体育馆季节性应变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包阳阳;基于资源节约理念的中小城市体育馆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林放;上海市高校体育馆功能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郭在康;多功能体育馆音质控制计算机仿真实例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0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