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区域震害模拟的混凝土高层结构损伤预测方法
本文关键词:适用于区域震害模拟的混凝土高层结构损伤预测方法 出处:《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层结构 损伤预测 区域震害模拟 时程分析 弹塑性弯剪模型
【摘要】:城市区域高层结构的地震损伤模拟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当前适用于区域高层结构地震损伤预测的研究较少,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区域震害模拟的高层结构地震损伤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弹塑性弯剪模型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构响应结果为基础,是一套基于构件损伤的结构损伤预测方法。本方法将高层结构中的抗侧力构件分为层间位移角敏感型构件和曲率敏感型构件。对于层间位移角敏感的框架以及连梁构件,分别给出了基于位移限值的损伤预测方法;对于曲率敏感的剪力墙墙肢构件,提出了基于构件能力曲线关键点的损伤预测方法。为了验证所提的损伤预测模型,对5栋高层结构开展了对比分析。将提出的方法与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区域高层结构损伤预测方法能较好地预测高层结构中各构件的损伤程度。最后对北京CBD高层区域进行了模拟,进一步展示了所提方法的效果。
[Abstract]: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arthquake damage simulation of regional city high-rise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applied to study regional seismic damage prediction of high-rise structure is less, put forward a set of suitable for the regional earthquake disaster simulation of high-rise structure seismic damage prediction method.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elastic-plastic bending shear model of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time history analysis results the foundation, is a set of methods to predict structural damage damage. Based on this method the anti lateral force component in a high-rise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sensitive component and curvature sensitive component. The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sensitive frames and beams, respectively gives th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damage limit; for shear wall curvature sensitive component, proposes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key component capacity curve based on damage.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roposed damage prediction model of 5 high-rise structure Show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igh-rise structure damage prediction method can better predict the damage degree of each component in a high-rise structure. The final of the Beijing senior CBD region were simulated,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K14B02)~~
【分类号】:TU973.12;TU317
【正文快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高层结构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城市中高层结构通常承载了大量的人员、资金与功能,一旦遭遇地震灾害,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区域中高层结构的地震损伤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细致的考虑。高层结构通常经历了较为完备的结构设计,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宗来;;某超高层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5年02期
2 剡理祯;梁兴文;徐洁;王海;;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11期
3 吴礼华;程绍革;史铁花;王子寒;景晓昆;;基于不同剪力墙模拟单元的框剪结构Pushover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年05期
4 解琳琳;黄羽立;陆新征;林楷奇;叶列平;;基于OpenSees的RC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4年01期
5 韩博;熊琛;陆新征;叶列平;;GPU/CPU协同粗粒度并行计算及在城市区域震害模拟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6 王燕燕;莫海鸿;;基于MIDAS-Building的某超限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7 张元凯;杨宝山;;基于MIDAS的双塔连体高层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2年S2期
8 李帼昌;邵文帅;王占飞;杨阳;;基于不同侧向加载模式下超限高层的静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2年S2期
9 王晶;刘文锋;吕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位移角统计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3期
10 郑山锁;侯丕吉;李磊;王斌;于飞;张宏仁;;RC剪力墙地震损伤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妤;高烈度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李展;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兰文;含较多短柱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4 王来玮;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欢;杜轲;孙景江;丁宝荣;;联肢剪力墙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及数值模拟验证[J];工程力学;2017年04期
2 郑睿;于虹;;基于OpenSEES的地震作用下相邻框架结构碰撞反应分析[J];科技通报;2017年03期
3 宋祥;叶燕华;张诗浩;孙锐;;型钢自密实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延性性能试验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兰日清;李小军;王玉石;丰彪;;近场强震动作用下城市路基路面灾害评价方法[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7年01期
5 史庆轩;王斌;何伟锋;陶毅;;带翼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1期
6 熊琛;许镇;曾翔;陆新征;叶列平;;适用于区域震害模拟的混凝土高层结构损伤预测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6期
7 熊琛;许镇;陆新征;叶列平;;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群的震害预测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6年11期
8 吴桐;孙全胜;;框架式曲线梁桥铰接构造地震反应研究分析[J];工程力学;2016年10期
9 吴轶;杨春;黄照棉;曾春辉;;基于破坏模式的改进剪力墙双参数损伤模型[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10 刘军龙;代晶辉;郭峦川;张亮泉;;钢筋混凝土连梁震后安全性鉴定新方法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6年2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宏瑞;新型SRC框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2 石楷锋;某超限框筒结构的外框柱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3 谢丰蔚;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的研究及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孙广凯;基于pushover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胡俊伟;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张程然;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7 赵昌禹;某超限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旦光;谭晋鹏;;北京财富中心超高层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S2期
2 梁兴文;郑雨;邓明科;寇佳亮;车佳玲;;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形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3 韩博;陆新征;许镇;李易;;基于高性能GPU计算的城市建筑群震害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5期
4 杜轲;孙景江;许卫晓;;纤维模型中单元、截面及纤维划分问题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5期
5 沈飞;楼梦麟;;超高层建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S1期
6 ;Collapse simulation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ubjected to extremely strong earthquake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10期
7 陆新征;林旭川;叶列平;李易;唐代远;;地震下高层建筑连续倒塌数值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8 周广强;孙恒军;周德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黄志华;吕西林;周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10 曹万林;徐泰光;刘强;张建伟;张亚齐;;再生混凝土高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基于性能的既有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评估[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2 程骥;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马传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4 鲍伟丽;大连世界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庆梅;高层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斌;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及其结构影响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凤鑫;基于构件损伤因子的高层框筒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8 林生逸;基于性能的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小兵;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王建;配置特定钢筋的剪力墙小跨高比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振毅,,蔡振中;高层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研讨[J];结构工程师;1995年03期
2 陈群;浅谈高层结构设计中确定结构体系的几个问题[J];建筑知识;2002年04期
3 郭玉文;马琳;;高层结构电算中一些设计概念及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判断[J];天津科技;2007年04期
4 方磊;刘佳;;浅谈高层结构设计中结构体系确定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8期
5 杨恒;;试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3期
6 黄民;;高层结构设计中结构体系的确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4期
7 郑坤龙;罗启尧;;高层结构设计中确定结构体系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4期
8 纪晔;陈鹏;;高层结构设计需控制的重要指标及处理方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年07期
9 刘庆;;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1期
10 林洁;王伯牙;;大跨度连体高层结构的局部倒塌及其防范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庆龙;叶承权;;高层结构电算中一些设计概念及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判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陈君君;柴光磊;龙玉辉;;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浅析[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建东;方君仲;戴小颖;;某高层结构扭转位移比调整方法对比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滕军;何春凯;;高层结构震后损伤的小波包分析模糊评价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5 陈清军;翁大根;朱合华;;确定桩承高层结构有效地震动输入的一种改进模型[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李慧;杜永峰;刘立红;周晖;王贵华;;高层结构参与基础共同工作的刚度合成规律[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7 曹举烽;;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楼复杂高层结构分析与电算[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陆铁坚;李芳;余志武;;多质点剪切型高层结构在水平与摇摆联合作用下线弹性随机振动反应分析[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铁林;姜迎春;刘伟;;地震作用下高层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一种数值方法[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10 李培振;胡存泽;杨国强;吕西林;;相邻高层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参数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琳琳;随机风场研究与高耸、高层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晗琦;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对比[D];湖南大学;2015年
2 杨经纬;大底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复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何邵华;局域大空间复杂高层结构抗震失效机理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艳;高层结构地震放大作用及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凌志彬;带拱式转换层高层结构弹塑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洪智;基于土体变形的高层结构对相邻多层结构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7 齐庆龄;空间多面体高层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慧隆;某复杂高层结构设计难点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方明霁;高层结构线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沈杨;局域大空间高层结构扭转振动控制方法[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6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