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最小势能法与Bishop法边坡稳定计算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改进最小势能法与Bishop法边坡稳定计算对比分析 出处:《人民长江》2015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最小势能法 边坡稳定性 滑裂面 Bishop法
【摘要】:最小势能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而滑面上储存的剪切势能是滑体系统总势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针对任意形状滑面,提出一种考虑滑裂面上剪切势能的最小势能法。为验证改进后最小势能法的合理性,将其与Bishop法从理论以及算例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最小势能法是合理且可行的,可以用于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最小势能法无需划分条块及迭代,分析计算过程简洁,相比Bishop法有一定的优势,便于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Abstract]:The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method is a new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shear potential energy stored on the sliding surfac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sliding body system. A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method considering shear potential energy on slip surface is proposed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mproved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lope stability. The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method does not need to be divided into strips and iterations, and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is simple. Compared with the Bishop method, the method has some advantages and is easy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084)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22BAB216003)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边坡失稳引起的滑坡已成为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因此边坡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对此作出很多研究[1-4],提出了多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其中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Bishop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5-8]。Bishop法具有考虑了条间力以及安全系数定义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理;龚囱;赵奎;;工程岩体分类评价方法综述[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2 吴周明;傅军健;;碎石土边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刘传立;刘小生;李妍妍;;基于GEP的金属矿尾矿坝变形预测模型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6期
4 黄景华;陈朝晖;莫玻;刘石虎;叶遇春;;参数特性及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年03期
5 王明华,李小强,白世伟;基于GIS和最小势能原理的斜坡稳定性三维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3期
6 沈爱超;李铀;;单一地层任意滑移面的最小势能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7 蒋中明;曾铃;付宏渊;熊小虎;;极端久雨条件下软岩边坡动态稳定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2期
8 白桃;黄晓明;;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极限平衡法求解[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东辉;薛东剑;赵英俊;何政伟;;滑坡风险评估GIS的设计与实现[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2 聂军;史秀志;陈新;史采星;;基于GEP的露天矿台阶爆破块度预测模型[J];爆破;2015年02期
3 代庆礼;;考虑参数空间变异的高风化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年10期
4 王燕;易萍华;时宁;;岩体工程分类方法及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12年03期
5 孙少锐;吴继敏;宋京雷;;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和改进Sarma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2013年06期
6 林庚浩;何文;马天宝;;三维有限差分前处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刘志祥;吴蝶媚;唐志祥;;基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的岩体质量分级[J];科技导报;2014年22期
8 辛保泉;谭钦文;谢羽佳;王永强;万露;;岩性劣化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响应规律[J];金属矿山;2015年04期
9 骆飞;罗强;蒋良潍;吕杨;孔德惠;;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变异水平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值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年04期
10 陈建平;;采空区稳定性论证[J];采矿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传胜;地铁深基坑开挖变形预测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继华;降雨入渗条件下土坡水土作用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陈科平;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及加固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友谊;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鹏;基于GIS的复杂条件下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丁江澍;城市地下结构施工对邻近构筑物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剑;岩体基本质量与可爆性分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曹景峰;大渡河大岗山库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廖小红;非局部摩擦模型在土体分析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秀军;软基地段斜坡高填路堤稳定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文佳;云南某露天矿岩质边坡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茂林;城市燃气GIS系统的应用研究及软件开发[D];重庆大学;2006年
7 毛斌;高速公路边坡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李荣伟;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首采区非工作帮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沈爱超;深基坑边坡抗滑桩加固的最小势能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白明志;考虑泄洪雾化条件下漩坪水电站坝区马铃岩滑坡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其华;陈近中;彭社琴;;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质量分类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2 寇佳伟;石豫川;刘汉超;王广德;周春宏;;高地应力条件下Q系统在某勘探洞围岩分类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3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胡全舟;;基于修正RMR法的深部岩体工程围岩质量评价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4 刘玉丽;刘海波;林大超;苗胜军;;FLAC强度折减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蒋冲;赵明华;曹文贵;;基于区间分析的岩土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陈昌富;秦海军;;考虑强度参数时间和深度效应边坡稳定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7 陈祥;孙进忠;张杰坤;许兆义;;岩块卸荷效应与工程岩体质量评价[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6期
8 王卫红;杜燕烨;李曲;;基于克隆选择和量子进化的GEP分类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1年10期
9 郭书祥,吕震宙,冯元生;基于区间分析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唐常杰,张天庆,左R,
本文编号:137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