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代城市格局保护与展示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州古代城市格局保护与展示策略研究 出处:《清华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古代格局的保护对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周礼》和《管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城市规划思想,在二者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城市通常在山水、城廓、街巷、轴线四个方面具备较强的整体格局特征。广州自秦汉起,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格局特征。在山水格局方面,背靠白云山系,面临珠江水系,城内河涌众多;在城廓格局方面,广州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吕字形城垣布局,并有多条护城河环绕;在街巷格局方面,广州古城北部为十字-丁字形结构,南部则随珠江呈现较为自由的形态;在轴线格局方面,北京路是伴随广州成长与发展的历史轴线。广州的上述格局特征反映在许多物质和非物质要素中,具备独特的历史价值,但其现状的保护展示情况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其他古城格局保护与展示的案例经验,广州古城格局在未来的保护与展示中应当保护与恢复历史河涌水系、重现吕字形城廓格局、分类保护传统街巷结构特征及特色风貌、延续北京路传统轴线、构建多层级多样化的展示体系。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patter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ritage of a city's history and culture. Zhou Li and Guanzi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urban planning ideas in ancient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th. Ancient Chinese cities usually have strong overal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in landscape, city profile, streets and alleys and axes. Guangzhou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development sinc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Has the unique pattern characteristic. In the landscape pattern aspect, backs relies on the Baiyun mountain system, faces the Pearl River water system, the city has many rivers; In the area of city profile, Guangzhou formed the layout of Lu zigzag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re were many moats around it. In the aspect of street patter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ancient city of Guangzhou is a cross- ding-shaped structure,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ity presents a freer form with the Pearl River. In the aspect of axis pattern, Beijing Road is the historical axis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The abov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zhou are reflected in many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elements and have unique historical value. 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displa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Based on the case experience of other ancient city pattern protection and display. In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display of Guangzhou ancient city pattern, we should protect and restore the historical river system, reproduce the Lu zigzag city profile pattern, classify and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street and lan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and continue the traditional axis of Beijing Road. Build a multi-level and diversified display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河流究竟是孕育了古代城市还是毁灭了古代城市[J];科技资讯;2006年20期
2 易冰源;高潮;;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舆图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14期
3 万艳华;论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兼论我国古代方城之风水影响[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近年来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02期
5 王军;融于自然山水的中国古代城市[J];新建筑;2000年04期
6 徐苹芳;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古代城市规划及其保护[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马继云;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态特征[J];学术研究;2002年03期
8 林文棋;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及启示[J];规划师;2002年05期
9 杨柳;从得水到治水——浅析风水水法在古代城市营建中的运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10 龙彬;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山水特质及其营造方略[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丽伟;;《说文解字》所见中国古代城市的文化特征[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陆非;;空间与权力:从政治文化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城市[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3 董全庚;;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郝良真;;邯郸古代城市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鲁悦;张志宏;;略论中国古代城市兴建格局长期不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万钧;;文化都江堰——文化视野中的都江堰市古代城市设计遗产和对策[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M.I.芬利;郭子林;王焱;;古代城市:从普斯特尔·德·古郎日到马克斯·韦伯及其他人[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8 马玉山;;山西古代城市的兴起发展与社会变迁[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于德源;;北京古代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10 李江浙;;五都兴衰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单霁翔;实施大型古代城市遗址的整体保护(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周晓琳;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系统建构刍议[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2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葛裴美子;广州古代城市格局保护与展示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张弓;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山水限定因素考量[D];清华大学;2006年
3 马明;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凡;古沔阳城研究与汉水下游古城之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问红光;中国古代建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陈津;欧洲古代城市平面模式的几何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郭亚然;黄土高原东部地区古代城市演进趋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0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8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