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转切削的岩石力学参数获取新思路
本文关键词:基于回转切削的岩石力学参数获取新思路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回转钻探和静力触探试验的综合优势,开发并进行系统地旋进式触探试验,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从旋进式触探机制入手,根据切削、静压及钻压作用过程建立旋进式触探试验参数钻压、扭矩与每转进给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结合室内试验成果进而以曲线斜率和钻削理论为依托推导出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及黏聚力的计算公式。以粉煤灰砌块旋进式触探试验成果为例,按上述方法计算试样4大基本力学参数,与试验实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室内实测的基本力学参数值比较接近,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后续研究的可期待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rotary drilling and static penetration test, a systematic ground rotary penetration test is developed and carried out, which is further verified on the basis of laboratory test an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cutting, static pressure and drilling pressure, the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drilling pressure, torque and feed rate of rotary penetration test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are derived based on curve slope and drilling theory. Calculation formula of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cohesive force. Taking the results of rotary penetration test of fly ash block as an example, the four basic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ample 4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s of basic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the expecta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are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9068) 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团体基金资助项目(40821001)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大量岩土工程实践表明,边坡工程的超高、强地震烈度、高水头和深埋长大地下工程的超长、超埋深、高地应力等特点,是国内外工程领域的主要难点所在。而能否及时准确地探测断层、软弱破碎带、突水、岩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位置,以及分析它们对工程安全施工的影响,进而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恒,曹俭,艾池,虞雪峰;PDC钻头切削深度与切削力之间关系的试验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高伟;岳中琦;李爱国;;全自动钻孔过程监测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勘察;2012年02期
3 吴道祥;单灿灿;钟轩明;王国强;;静力触探的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何鹏;刘长武;王琛;犹爽;王万千;李黎;;沉积岩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关系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卢世红,胡湘炯,陈庭根;刮刀钻头钻速规律的初步研究[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6 谭卓英;王思敬;蔡美峰;;岩土工程界面识别中的地层判别分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宋玲;李宁;刘奉银;;旋进式触探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毛玉坤;刘奉银;李宁;戚长军;;CPT理论分析及提高触探能力的新思路[J];西北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宝;李永刚;;石灰改良路基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2 丁国洪;;贯入速率对砂土静探成果影响的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5期
3 丁国洪;;贯入速率对淤泥质土静探成果影响的试验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6期
4 陈心东;;静力触探仪检测方法探讨[J];福建建材;2011年04期
5 林碧玲;;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应用及控制[J];福建建材;2011年04期
6 蔡国军;刘松玉;童立元;杜广印;;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成果影响因素及原始数据修正方法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7 安庆军;宋林辉;梅国雄;宰金珉;;三轴CD试验稳定控制标准讨论[J];工程勘察;2008年02期
8 卢力强;杜东菊;杨爱武;赵瑞斌;张彦;;扁铲侧胀试验求解天津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J];工程勘察;2011年02期
9 刘天韵;;直剪试验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港湾建设;2009年06期
10 肖兵;赵沭华;;静力触探预估地基土承载力经验公式[J];中外公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童立元;蔡国军;刘松玉;杜广印;;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技术在软土工程性质评价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帆;刘福明;王双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河渠道倒虹吸岩溶发育规律浅析[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叶敬彬;王卫锋;陈庆中;;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尹利华;李海潮;张留俊;;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青青;刘旭;陈宇;齐琛森;;静力触探技术的发展分析概述[A];2014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东;湖南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生理学特性及护坡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岳;土—偏心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韩国杰;甘肃公路自然环境评价指标及分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王永生;甘肃公路自然区划框架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严驰;纯碱渣强度形成机理与综合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王春燕;人工土层快渗系统除污性能及氮去除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赵金昌;高温高压条件下冲击—切削钻孔破岩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洪丹;Boom Clay渗流—应力耦合长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夏小刚;采动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四带”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康;昆明地区扁铲侧胀试验参数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志坚;攀钢高炉渣地基土的力学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丽;四种暖季型草坪草护坡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曲亚明;科学钻探超深孔侧壁取样技术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蒋正国;纤维红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谢晓红;PDC取芯钻头切削齿磨损规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冯伟喜;台阶式挡土墙土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许娟;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沉降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10 孙刚;泸州机场红层软基工程地质特性及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卓英;蔡美峰;岳中琦;谭国焕;李焯芬;;基于岩石可钻性指标的地层界面识别理论与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吴全山,田桂英,要金荣;用静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概率统计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王成勇,刘培德,胡荣生,胡忠举;岩石切削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4 孟高头,鲁少宏,姜珂;静力触探机理研究[J];地球科学;1997年04期
5 赵伟民,,顾迪民,栾少林;螺旋钻孔机切削机构的理论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6 赵伟民,顾迪民,诸文农;土的基本掘削形态及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郭中华,朱珍德,杨志祥,周云东;岩石强度特性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张晓东,易发全,张强,冯进;PDC钻头与岩石相互作用规律试验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周小平,张永兴,王建华;中间主应力对球形孔扩张的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周小平,张永兴,王建华;三向应力状态下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浣尘;系统策划中的旋进原则[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2 严广乐,王浣尘;旋进原则方法论的一些模型与判据[J];华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高广君 ,王治金;拉莫尔旋进的微机图示[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4 王浣尘;;难度自增殖系统及其方法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5 王浣尘;系统策划及其元方法论[J];系统工程;2000年03期
6 吴蕴昆;陀螺与托马斯旋进[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7 潘国华;Thomas旋进的简捷推导[J];大学物理;1992年12期
8 巴音贺希格;原子Larmor旋进中的若干问题[J];大学物理;1998年05期
9 魏健文;“l-L”旋进快慢的估算[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巴音贺希格,乌云其木格,恩德;原子Larmor旋进产生机理的简易描述[J];大学物理;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朝建;潘友艺;叶波;;旋进漩涡式蒸汽流量计的研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7学术年会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非可;心理重压下亿万富翁的精神回归[N];经理日报;2003年
2 陈斌;上海电院“开放、旋进”办教育[N];中国电力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雅;旋进漩涡流量调节装置数值仿真及参数优化[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2 赵周琳;旋进漩涡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特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3 刘文思;槽式孔板和旋进漩涡的低含液率两相流测量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王晓智;基于槽式孔板和旋进漩涡流量计的凝析天然气计量算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1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8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