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平衡理念的沈阳建筑大学低碳校园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平衡理念的沈阳建筑大学低碳校园规划研究 出处:《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总要因素之一。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整个系统的维护要耗费大量资源,由此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了近年来全球变暖。减少城市的碳源排放,低碳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中国,大学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社区单元。因为校园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与城市中其他区域单元具有一定分隔性。如今低碳校园的建设已成必然趋势,低碳校园的建设在低碳可持续研究领域和实践低碳城市的进程中应起到先导的作用。本文以低碳环境为论文出发基点,从大学校园低碳环境问题入手,以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理论、城市碳氧平衡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碳排放实行监测,获得初步数据来源,来分析大学校园二氧化碳时空分布的特征,探讨环境空间与绿地布局对校园内部空间碳环境影响的规律。在充分了解研究区域碳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校园空间碳环境的优化策略,通过对空间二氧化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初步提出出改善校园空间碳环境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中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二氧化碳时空分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实地监测法,对不同时间、水平空间、竖向空间和不同风速下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统计估算,进而得出初步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二氧化碳时空分布特征得出校园主要的二氧化碳来源为人员活动产生,进而针对校园碳源提出加建校园防护绿地和近源绿地的固碳措施,为低碳校园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中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建设为典型案例,从碳源碳汇两方面在总量和空间格局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低碳校园策略的提出,试图对校园整个碳环境起到改善作用。针对沈阳建筑大学碳空间格局分布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碳环境的优化设计,其中包括通过实测和计算,计算出绿地固碳能力和空间碳环境角度出发,绿地结构多应采用乔灌草组合(QGC)、乔灌组合(QG)、乔草组合(QC)和单独乔木(Q)这四种种植方式;采用建设环校防护绿地和建设近源绿地两种减少碳源的措施;并从建筑形式、校园三维空间格局、低碳空间的绿地布局研究等方面进而提出低碳校园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策略。运用计算机辅助模拟Fluent技术对校园碳源碳量进行模拟计算,这是一项在研究流体力学方面重要的科学支撑,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应用生态规划领域研究较少,目前属于前沿的研究技术。在研究中通过Fluent软件对沈阳建筑大学碳环境进行风模拟计算,更加科学的模拟出动态风环境下沈阳建筑大学风环境下的碳环境空间格局,为校园低碳策略提出科学依据。整个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典型案例从碳源碳汇平总量和空间平衡角度出发,着重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校园碳排放量值从生活碳排放、交通碳排放和餐饮碳排放三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定量统计以及空间格局分布统计;对校园植物种类数量进行统计,从而对碳汇进行固碳量的计算;根据以上两方面对整个校园的碳环境进行评价以及空间格局分析,并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Fluent软件对风环境下二氧化碳分布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优化碳格局的策略和原则,对低碳校园建设进行科学的理论性指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铁矛;潘续文;高畅;孙佳琳;;城市绿地释氧能力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高畅;石铁矛;刘大鹏;周媛;郗凤明;;沈阳市绿地生态信息获取与数据库建设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3 王纪武;王炜;;城市街道峡谷空间形态及其污染物扩散研究——以杭州市中山路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12期
4 赵宏宇;郭湘闽;褚筠;;“碳足迹”视角下的低碳城市规划[J];规划师;2010年05期
5 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6 都桂梅;胡文斌;杨昌智;;架空方式对某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2008年12期
7 梁传志;冯国会;徐硕;李威;;单体建筑高度对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成武;曹佳荣;赵丽丽;;大学庭院空间环境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9 晋红疆;;垂直绿化植物的配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3期
10 李艳卓,任斌;谈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J];辽宁建材;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方圆;住宅区污染物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诗哲;基于氧气扩散过程的沈阳市和平老区绿地空间布局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3 郭毅;西安市大气CO_2时空分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斌;中国低碳校园建设—复旦大学案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韦婷婷;基于CFD技术的城市气候模拟及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5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8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