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雾环境下视觉可见度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模拟雾环境下视觉可见度实验研究 出处:《照明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各类室外照明设施在雾霾等恶劣气象条件下,实际产生的照度值可能远低于理论计算值。为确保实际照明效果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有必要开展恶劣气象条件下目标可见度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造雾,研究不同雾浓度下视觉可见度的下降情况,从而为道路照明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bad weather conditions such as haze, the illumination value produced by all kinds of outdoor lighting facilities may be far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valu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actual lighting effec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standard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visibility of the target under severe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artificial fogging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decline of visual visibility under different fog concentration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oad lighting desig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Canterbury
【分类号】:TU113.666
【正文快照】: 3.Canterbury School 3210 Smith Road,Fort Wayne IN 46804)引言无论是道路照明、景观照明还是其它视觉环境,在研究目标物可见度的时候,都是假定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即眼睛与目标之间的气态介质(空气)是干燥、洁净的,且光能的衰减可被忽略不计[1]。近年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珏;刘丽颖;;雾霾天气颗粒污染物的特性及吸收气态污染物过程的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9年01期
2 韩帅;唐宇;李坤;陈壬贤;周小丽;包熙鸿;刘木清;;模拟雾霾条件下光源的透过性实验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雪峰;中间视觉条件下电光源在介质中的视觉可见度与穿透力实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娟;;新乡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9期
2 熊言林;刘顺江;;雾霾天气与化学[J];化学教育;2013年12期
3 吕敬友;;上海市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对雾霾防治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4年01期
4 王锦;吉奕康;;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源清单及火电厂排放污染物对雾霾天气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 刘阳;陈阳;邱江华;王光辉;;仿酶配合物四苯基卟啉铁(Ⅱ)的制备及模型油催化脱硫特性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7期
6 范俊刚;张华;张志刚;姚伟松;李文秀;;改性炭化树脂吸附汽油中噻吩及苯并噻吩[J];化学工程;2014年02期
7 徐何辰;饶丰;薛文涛;谈茜;;中间视觉亮度条件下常用光源透雾性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8 徐何辰;饶丰;薛文涛;谈茜;;中间视觉条件下汽车信号灯色漂移、照度和透雾率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9 张雪晶;;论北京市顺义区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初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2期
10 张晓峰;杨晓晴;;基于烟雾光学特性的火灾疏散照明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少健;基于可见度的人车混行道路中灯位照明实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2年
2 徐何辰;中间视觉下LED透雾性与光度特性实验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3 褚金花;两种典型灾害天气对我国相关地区空气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华;Ella;;更严苛的汽车贴膜标准——清晰度[J];音响改装技术;2007年06期
2 赵炳强;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及其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S1期
3 丁龙,陆俞,颜世崇;汉字OCR的原理、方法与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1998年02期
4 王缅;刘文清;陆亦怀;赵雪松;宋炳超;张玉钧;王亚萍;连翠华;陈军;程寅;刘建国;魏庆农;;基于前向近红外散射光谱测量雾和雨天大气消光的应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8期
5 黄世鸿,李子华,杨军;中国地区边界层大气气溶胶辐射吸收特性[J];高原气象;2000年04期
6 司徒宁俭;城市道路照明设计[J];光源与照明;2002年04期
7 滕卫平;杜惠良;项云法;胡波;钮学新;;浙江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5期
8 朱绍龙;视觉与夜间道路照明[J];灯与照明;2001年05期
9 胡英奎;杨韬;殷颖;马玉琳;;中间视觉模型回顾——从视亮度匹配到夜间驾车的视觉功效[J];灯与照明;2006年01期
10 杨小丽,罗九强,王俊波,刘炎焱,万德明;大气气溶胶粒子光吸收系数的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晟鹏;城区机动车道路照明可见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琨璞;透过率及其测试中的几个问题[J];光学技术;1981年04期
2 白琨璞;;视见透过率及其简化[J];计量技术;1986年01期
3 陈胜石;宁子立;欧秋晔;陈文胜;纪明;高教波;薛常佳;;固体发动机羽烟的激光透过率测试[J];应用光学;2009年05期
4 白琨璞;;望远镜的透过率与“发黄”[J];光学工艺;1979年03期
5 刘森元,谢燕辉;国产普通玻璃透过率的测定[J];太阳能学报;1981年03期
6 何梓年;徐绍谟;;普通平板玻璃的太阳透过率[J];太阳能;1982年03期
7 杨双河;;一种简单的反射率和透过率测定仪的研制[J];太原机械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8 杨红;;红外系统及透镜的透过率测量[J];应用光学;1987年06期
9 万宸;沈建琪;郭露芳;贾晓伟;;透过率起伏频谱空间相关法颗粒测量技术[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王微山;赵江;;特殊气体透过率的检测方法及设备选择[J];中国包装;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詹峻岭;徐曦;黑东炜;罗剑辉;;荧光法测量复合屏蔽材料X射线透过率[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詹峻岭;徐曦;;荧光法测量复合屏蔽材料X射线透过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友金;卢毅;李楠;张鹏;;烟幕透过率分布的测量方法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4 徐庆安;张景文;杨晓东;贺永宁;王洪波;张伟风;侯洵;;组分不同靶材L-MBE生长MgZnO薄膜的特性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任秀娟;曹雪峰;;关于蓝宝石减反膜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6 贾敏;李艳红;李卓;;微波/红外波束组合器微波透过率的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黄凌雄;黄祥金;张戈;黄呈辉;魏勇;;一种利用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折射率的方法[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苏成志;宫洪磊;胡静;徐洪吉;;亮场光学透过率检测方法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田丰贵;;光学玻璃内透过率测试新方法[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兰光实验室;对高透过率材料的阻隔性测试的几点建议[N];中国包装报;2010年
2 许俊强;氧气透过率测定仪在软包装检测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许俊强;水气透过率测定仪在软包装检测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4 远清;太阳镜的学问[N];中国质量报;2003年
5 韦公远;果蔬包装的气氛保鲜[N];中国包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柯瑞;辐照/压痕载荷/表面图形化条件下蓝宝石单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鹏飞;基于逐线积分的氧气A吸收带透过率的算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2 李雪源;循环伏安法测量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甲醇透过率[D];东北大学;2013年
3 肖啸;10.6μm激光羽烟透过率测试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丹霞;周期性金属材料传感特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英新;溶胶—凝胶法制备Al~(3+)掺杂ZnO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辛舟;基于红外光谱探测的光学材料透过率测试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邓建芳;低温ITO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振中;弛豫铁电体PMN-PT陶瓷的热压烧结制备与电学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9 惠述伟;Al掺杂ZnO薄膜制备工艺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张波;激光羽烟透过率动态测量的信号检测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01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0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