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应力波频谱变化测试岩体节理的刚度

发布时间:2018-01-12 05:17

  本文关键词:基于应力波频谱变化测试岩体节理的刚度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动力测试 应力波 线性变形节理 节理刚度


【摘要】:用线性变形节理描述宏观节理的变形特性,在节理的法线方向布置一条测线,测线上在节理两侧分别布置一个测点,用以记录入射侧和透射侧的波形,结合应力波垂直通过单一线性变形节理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利用透射侧波形的频谱,可以得到入射侧测点处波形的计算频谱,令入射侧波形的频谱与计算频谱相等,提出应力波垂直入射时基于频谱测试节理刚度的方法。通过FLAC3D模拟,验证刚度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并分析入射波的峰值频率、节理刚度和节理两侧岩石的弹性模量对测试误差的影响,结果发现,节理刚度越大,测试误差越小;弹性模量越大,测试误差越大;峰值频率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小;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德兴铜矿露天开采临时边坡面上选择一个两侧岩体相对完整、所在坡面比较平整的宏观节理,进行了9次试验,9次试验的测试结果相近,9次试验的法向刚度测试值的方差为0.72,切向刚度测试值的方差为0.56,说明节理刚度测试方法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
[Abstract]: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scopic joints are described by linear deformed joints. A measuring line is arranged in the normal direction of the joints, and one measuring point is arrang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joints to record the waveforms of the incident side and the transmission side. Combining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tress wave perpendicular through a single linear deformed joint and using the spectrum of the transmitted side waveform the calculated spectrum of the waveform at the measuring point of the incident side can be obtained. 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incident side waveform is equal to the calculated frequency spectrum. A method of measuring joint stiffness based on frequency spectrum under the vertical incidence of stress wave is propos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iffness measurement method is verified by FLAC3D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peak frequency of incident wave, the stiffness of joint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on both sides of joint on the measurement error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stiffness of joint is, the smaller the measurement error is. The greater the elastic modulus, the greater the measurement error. The peak frequency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test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ll of them have higher calculation accuracy. Nin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mporary slope of Dexing Copper Mine with a relatively intact rock mass on both sides and a relatively flat slope surface. The results of 9 tests are similar. The variance of normal stiffness test value and tangential stiffness test value is 0.72and 0.56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joint stiffness testing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 stability.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62009,51104069) 江西理工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SFJ2014 G06)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节理刚度是一个重要的岩体变形参数,目前,主要采用声时、波幅、频率3个参数进行应力波检测和探测,已建立定量或半定量数学表达式,运用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工程物探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1-2]。应力波在岩体的传播过程中,当岩体介质的成分、结构和密度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文超;高静怀;;基于改进的最佳匹配地震子波的地震资料衰减特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2 赵坚,蔡军刚,赵晓豹,宋宏伟;弹性纵波在具有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的节理处的传播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3 王卫华;李夕兵;左宇军;;非线性法向变形节理对弹性纵波传播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4 俞缙;宋博学;钱七虎;;节理岩体双重非线性弹性介质中的纵波传播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5 柴少波;李建春;李海波;;柱面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林;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2 尹陈;贺振华;黄德济;;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宋红伟;廖林;边树涛;潘秀梅;董艳蕾;;白庙气田沙三段地震频谱衰减特征与含气性检测[J];断块油气田;2012年02期

4 单娜琳;程志平;丁彦礼;;地震映像数据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5 宋维琪;朱卫星;孙英杰;;复数子波匹配追踪算法识别薄层砂体[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6 董宁;杨立强;;基于小波变换的吸收衰减技术在塔河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7 吴琼;杨长春;张文忠;肖高杰;;过渡带拼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3期

8 余传涛;刘鸿福;高建平;;双频激电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尝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9 何兵红;吴国忱;梁锴;白晓寅;;粘弹性介质单程波法非零偏移距地震数值模拟与偏移[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4期

10 喻岳钰;杨长春;王彦飞;吴萍;;瞬时频域衰减属性及其在碳酸盐岩裂缝检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李晓昭;;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吴琼;杨长春;张文忠;肖高杰;;过渡带拼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阮金龙;陈文超;高静怀;;基于TFCWT的地层衰减特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毕贵权;李宁;;岩体中应力波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现状与发展[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明洋;唐廷;周泽平;;断裂构造对爆炸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现启;EDA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参数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徐学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4 焦长洲;地震作用下隧道式复合锚碇动力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万国香;应力波作用下岩石电磁辐射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金解放;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宋林;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田军;PDC钻头破碎岩石的力学分析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范红英;黄土边坡剥落病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孙旭曙;节理岩体卸荷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长澎;地层吸收系数的全波形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2 陈友良;时频分析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3 冯海鹏;不同剪切速率下节理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韦晓乾;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模型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尹陈;地震波衰减与流体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蒋龙聪;薄互层储层地震响应时频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王俊岭;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地震子波建模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王智;危岩崩落连锁激振效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宋博学;成组节理岩体中P波传播规律的半数值分析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林森乔;基于小波变换的相干体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春生,张清;岩石节理非线性变形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3 敖聪利;;软弱夹层对爆炸应力波传播的影响[J];爆破;1988年02期

4 李夕兵;论岩体软弱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1993年04期

5 沈宝堂,王泳嘉;边坡破坏机制的离散元法研究[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6 张钋,刘洪,李幼铭;射线追踪方法的发展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1期

7 裴正林,牟永光;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8 冯英杰;杨长春;吴萍;;地震波有限差分模拟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2期

9 黄联捷,李幼铭,吴如山;用于图像重建的波前法射线追踪[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2期

10 李宏兵,赵文智,曹宏,姚逢昌,邵龙义;小波尺度域含气储层地震波衰减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毛坚强;接触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李建波;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那仁满都拉;流体与固体介质中有限振幅波、孤立波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求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5 申跃奎;地铁激励下振动的传播规律及建筑物隔振减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孟昭博;西安钟楼的交通振动响应分析及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历伦;粘弹性杆中波传播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2 冯海鹏;不同剪切速率下节理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韦晓乾;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模型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杨莹;二维地震波场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绍全,虞吉林,杨根宏;石灰岩中应力波衰减机制的试验研究[J];力学学报;1982年06期

2 周光泉,刘孝敏;应力波放大器二维数值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5年09期

3 方青;激光在铝靶中形成应力波的传播[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2年03期

4 高尔新,王越;利用对称云纹法研究应力波对空孔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2年03期

5 吕文涛,张继栋;应力波实时实验技术的若干问题[J];爆炸与冲击;1993年03期

6 白以龙;应力波在线性磁滞体中的衰减[J];力学学报;1978年02期

7 李夕兵;赖海辉;;撞击问题的一维解析法[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8 吕文涛;张继栋;;用应力波方法测定粘弹性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J];实验力学;1992年01期

9 陆渝生,邹同彬,连志颖,郭志昆;应力波和动光弹等差条纹的分析与判读[J];力学与实践;2004年01期

10 田刚;马琨;黄锋;;应力波在不同界面中传播规律的动光弹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镇清;;用于评定复合材料质量的应力波系数方法[A];第十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杨国平;谢滨;崔京浩;吴俊郊;邢秋顺;;空气冲击下松散砂体中应力波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3 李光辉;尹建新;;基于应力波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六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刚;马琨;黄锋;毕谦;;应力波在不同界面中传播规律的动光弹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颜莎;乐小云;赵渭江;韩宝玺;向伟;王宇钢;薛建明;;强脉冲离子束在金属中引起的应力波效应[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徐健;;应力波在砼桩中传播规律及工程应用[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秦小平;廖敬波;唐光武;陈平;;桩身几何和材料间耦合效应对应力波弥散特性的影响[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曹铮;黄颖;张凯;贺强;剧锦三;;应力波在钢管混凝土柱中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李斌潮;赵桂平;卢天健;;闭孔金属泡沫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王绪财;彭刚;冯家臣;刘原栋;;弹道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应力波波速测定[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杨国政;“一年等于一百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力波”新推清爽型加钙啤酒[N];联合时报;2000年

3 ;最佳钻岩方法[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明华;“力波”唱响喜爱上海的理由[N];联合时报;2003年

5 王诚诚;力波昨起全面涨价 平均增幅15%[N];东方早报;2008年

6 记者 张愎;北京基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力波: 看好轨交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应用领域[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7 通讯员 王运刚 记者 习少颖;港洲村成我省首个“信用村”[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宇航;耦合仿生抗冲蚀的试验研究及其应力波传导机制与规律的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2 安源;基于应力波的木材缺陷二维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张青成;应力波作用下花岗岩损伤演化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杨学春;基于应力波原木内部腐朽检测理论及试验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刘昊;基于应力波的木材含水率检测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王贻明;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韩志军;直杆的撞击屈曲及其应力波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董志宏;强流脉冲离子束特性优化及辐照力学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在兴;基于应力波原木内部缺陷二维图像重建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于子绚;应力波检测古建旧木缺陷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苏娟;应力波在活立木中传播波形的构建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高彬;干涉配合紧固件的应力波安装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5 靳守领;基于应力波频谱分析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6 孙晔;应力波在木材内部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7 逄铭璋;应力波诱致岩石破裂的数值试验[D];东北大学;2005年

8 周洪梅;输油管道中微弱应力波信号检测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9 姚罗;锚杆无损检测中声频应力波衰减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杰;基于应力波反演的管道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2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12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