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超平思想的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10:40

  本文关键词:基于超平思想的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研究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平思想 当代建筑 空间设计 扁平化


【摘要】: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各种建筑思潮的悄然出现,建筑空间设计上的变化也是纷繁复杂的。在当代日本及部分西方建筑设计实例中,一些空间设计所体现的共性是值得关注的:他们极力反对通过自身的凸显而造成对城市片区的分割,他们简洁化地处理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看似随意排布或者不对各功能进行明确指定,营造出一个以人的生活而不是建筑为中心的和谐场景。“超平”(superflat)最早被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引入,作为评价当代日本建筑师创作成果的特点,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等均为“超平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者。建筑中的“超平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指空间等级体系的崩溃,二是指一种非立体、无深度,极端强调表皮的倾向[1]。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设计思想,探讨了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与手法。文章首先对“超平思想”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分析其出现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并据此分析出了其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所产生的指导意义,从而将形而上的“超平思想”落实到形而下的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过程中,为超平思想与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关联性提供一种系统的理论探究。接着探讨了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策略以及手法。策略从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组织以及空间表达3个方面出发,从外至内、从大到小地阐释了超平思想对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影响。而空间设计手法则更为具体地分析了基于超平思想的当代建筑空间设计在空间逻辑、空间界面以及空间构件3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方式方法。文章从表面上来看是新型建筑的根源以及表现形式、设计手法探讨,实则希望对中国建筑设计产生些许启示作用。中国文化具有其东方特质,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而又能够做到创新、不去盲目效仿,并且能够使得现代建筑贴上中国的标签,使其散发出东方神韵,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化状态[1]。因此,由日本本土所产生的“超平思想”如何对当代建筑空间产生扁平化的影响,并使建筑空间产生扁平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times, with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architectural trends of thought quietly, the chang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is also complicated. In contemporary Japan and some west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examples. Som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space design are worthy of attention: they strongly oppose the division of urban areas through their own prominence, and they succin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functions. Appears to be randomly arranged or not explicitly assigned to each function. Create a harmonious scene centered on human life rather than architecture. "Super flat"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architectural critic Igarashi Fumihiko Taro. As an evaluation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chit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achievements, the sister and the world. Xiazawa Liwei and others are all practitioners of "super flat though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The "super flat thought" in architecture can be summed up as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one is the collapse of the space hierarchy system, the other is a kind of non-stereoscopic, no depth. An extreme tendency to emphasize the epidermis. [1. Based on this design though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esign strategy and technique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Firstl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 of "super level thought" is deeply excavated in this paper.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its emergence is analyzed, and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is analyzed. Thus, the metaphysical "super flat thought"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flat architectural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flat thought and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flattening design. Then, it discusses the strategy and technique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flattening design, and the strategy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environment. Space organization and space expression from three aspects,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From the big to the small,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the super-flat thought on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flattening design, while the spatial design technique more concretely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logic based on the surpassing thought. Space interface and spatial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article is the root of the new building and the form of expression, design approach to discuss. In fact, I hope to ha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design. Chinese culture has its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alues of diversi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oday. How to keep the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without blindly imitating it, and how to make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label China and exude the oriental charm, this is the ideal state that we pursue. [Therefore,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ind out how the "surpassing thought" produced by Japan has a flattening effect on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the trend of flattening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玉琪;浅议传统、传统建筑和地区建筑[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2 戴念慈;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建筑传统的精神实质(开幕式上) 中国建筑传统的生命力何在(讨论会上)[J];建筑学报;1991年02期

3 林锦辉;中国建筑传统与现代建筑[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魏大中;建筑传统与时代的融合──西藏大厦创作回顾[J];建筑学报;1998年07期

5 阳静,贾强;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论建筑的矛盾性、复杂性与中庸之道[J];中外建筑;2000年05期

6 王昀;音乐中的数和建筑中的数——为揭示隐藏在一张乐谱中的5个建筑而作的理念分析[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7 王贵祥;两难中的北京新建筑[J];装饰;2002年05期

8 刘阳;构建体现传统、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文化[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9 邹惠萍;建筑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化关系初探[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10 苔瑞·伯尼斯;更新换代-保护我们城市的建筑传统[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东;;建筑更新的观点与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锐;张大玉;;浅议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趋同[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先逵;;古代巴蜀建筑的文化品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4 孙皓;张永强;;传统—现代—建筑[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先逵;;巴蜀建筑文化品格与地域特色[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哲文;;哪些古建筑需要保护——选择保存古建筑的条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7 蔡镇钰;;世纪之交建筑随想[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郭维钧;;建筑由智能化到数字化[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9 杨鑫;张琦;;意大利南部特鲁利建筑文化与建造技艺的发展与更新[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10 聂向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等工程设计谈起[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敏邋陈琳;建筑与其缔造的政治话语[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实习生 王游婧;取传统文化之精髓 应现代建筑之需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是艺术”吗?[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二律——地点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千姿百态的竹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查玮;在现代建筑中找寻传统印记[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伯克;重拾现代精神 再释建筑自由[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记者 王尚锋 见习记者 陈波;张锦秋院士在我市作“和谐建筑”专题讲座[N];商洛日报;2012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杨赛 刘维维;中国传统建筑: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赵劲松;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8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力;新中国现代民族建筑之路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翔民;养生农庄建筑的地域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东海;建构视野下沙溪古镇工匠技艺与材料表达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姜川;基于类型学理论的廊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朱昌龙;成都及周边地区传统建筑材料现代演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宋露;拱的地域化表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宋冉;设计概念的构思与贯彻[D];苏州大学;2015年

7 斯达尔汗;唐宋绘画中的建筑表象及其源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周畅;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中的砖建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9 陆禹杭;当代建筑形态特征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NTHULIKILA MUNALI SILUYELE(图利);赞比亚传统建筑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8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18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