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汞实验和误差分析
本文关键词:压汞实验和误差分析 出处:《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压汞实验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测量各种多孔材料的孔隙特征,该孔隙特征值的精度取决于实验误差的控制。通过对压汞实验误差的实验验证和分析,确定了实验样品的科学处置方法,建立了实验样品合理尺寸的计算公式。同时,对产生压汞实验结果误差的诸多因素如注汞加载速度、材料压缩、退汞角的变化、麻皮效应、墨水瓶孔(Ink-bottle pore)逐一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不同影响程度。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减少压汞实验误差的具体措施,保证了压汞实验结果的精度。
[Abstract]: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to measure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orous materials. The accuracy of the pore characteristic value depends on the control of experimental error. The scientific disposal method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was determined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reasonable size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wa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many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error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mercury injection such as the loading speed of mercury injection and the material compression were established. The change of mercury removal angle, hemp effect and Ink-bottle bottle were analyzed one by one,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as determined.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error of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are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仰韶古建筑保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278359)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029)
【分类号】:TU502
【正文快照】: 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操作简单有效,实验时间较短,数十年来,压汞实验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多孔材料的孔隙特征和分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压汞实验研究石油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和退汞效率等[1_2],可有效评估该储层的石油储量和产油能力,分析混凝土材料的中卫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国文;孙伟;蒋金洋;王彩辉;;水泥基复合材料有效孔隙的试验研究与定量表征[J];工业建筑;2010年11期
2 张关根;赖翔友;;麻皮效应对压汞资料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6期
3 鲁洪江,邢正岩,王永诗;压汞和退汞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综合应用探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海军;孙伟;蒋金洋;王彩辉;;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反复压汞法表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Jan Henkel;Maria A.Woodruff;Devakara R.Epari;Roland Steck;Vaida Glatt;Ian C.Dickinson;Peter F.M.Choong;Michael A.Schuetz;Dietmar W.Hutmacher;;Bon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issue Engineering Conceptions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J];Bone Research;2013年03期
3 杨海龙;王晓婷;王钦;周洁洁;胡子君;;压汞和气体吸附在纳米超级隔热材料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13年S1期
4 彭军芝;;蒸压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5期
5 孔祥明;张珍林;;高吸水性树脂对高强混凝土浆体孔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3年11期
6 吴浩;郭英海;张春林;刘锐娥;;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吼结构特征及分类——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罗明勇;桂强;李克非;;孔隙结构及饱水度对水泥基材料透气性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4年08期
8 史才军;何平平;涂贞军;曹张;;预养护对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过程及显微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4年08期
9 杨学峰;冯肖宇;尚云志;;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测井分类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14年05期
10 孙维凤;宋岩;公言杰;罗群;王崇孝;;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泥云岩致密油储层特征[J];地质科学;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继凯;陈徐东;严媛媛;马晓辉;;水灰比与龄期对超细水泥结石微观结构影响试验研究[A];2013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2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根华;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2 邱勇松;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3 李伟;PIP工艺制备C_f/SiC复合材料孔隙结构及其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成永生;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周边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洁;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张鸣;水泥基材料用微胶囊自修复技术与原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汪秀石;铁尾矿砂自密实水泥基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江伟;氮化物中空纤维膜制备及膜蒸馏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明;构造煤结构演化及成因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0 罗会涛;多种形态和孔隙结构羟基磷灰石陶瓷制备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明明;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娟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储层控制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3 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孟宪明;煤孔隙结构和煤对气体吸附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志伟;聚驱后等流度平行多段塞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贾光华;牛庄洼陷东斜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唐东;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杜玉娥;煤的孔隙特征对煤层气解吸的影响[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敏杰;安康地区高煤阶腐泥煤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张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滤材成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芳洲;安光升;;孔隙结构在储层分类评价中应用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年05期
2 罗蛰潭,王允诚;水银退出效率与岩石孔隙结构的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1980年02期
3 王允诚,杨宝星,黄仰洲;砂岩储集岩的分类与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4期
,本文编号:1426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2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