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体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 城市山体 带状公园 城市生态 景观 规划设计 出处:《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市中的山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构景要素之一。本文研究的山体带状公园是在山体山林地与城市建设用地交错的边缘地带建造的城市公园。与一般意义上的山体公园相比,山体带状公园强调对城市山体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环山带状公园划定山体保护界限,沿山脚线展开公园景观营造,同时对情况复杂的边缘区域加强管控、合理改造以形成风景优美的环山景观空间。从生态的角度,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及延续;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是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控制;从景观的角度,是对山体风景乃至城市风貌的展示。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城市山体、城市带状公园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出山体带状公园的特点,从用地形态及公园依托条件等方面对山体带状公园的概念加以阐述,并界定论文的研究范畴。(2)分析城市山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探析人类对山体的思想渊源,并对山体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加以研究探讨,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出生态交错带对山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由此引出山体带状公园研究的重要意义。(3)分析山体带状公园相似于其他类型带状公园的共性特点及依托山体的个性特点,总结归纳其价值所在。探讨公园依托山体存在的景观空间体系构成,从点、线、面不同的角度阐述山体带状公园线性空间的个性特点。(4)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与分析,归纳整合规划设计的要点,构建山体带状公园规划设计框架,从城与山、山体保护、山与人的角度引出规划设计的三个层面,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山体带状公园的营造手法。(5)以安徽省宿州市凤山公园为例,对山体带状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加以实践论证,总结并提出不足之处,展望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The mountains in the cit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ecosystem. The mountain belt park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a city park built on the edge of mountain forest land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mountain belt park emphasizes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mountain body,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 belt park delimits the mountain body protection limit, launches the park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long the mountain foot line,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s the control to the complicated edge area,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y, it is the perfec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planning, it is the rational contr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from the angle of landscape, it is the rational contr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nclude: (1)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urban mountain, urban belt park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belt park are summed up.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mountain belt park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form and park supporting condition, and defines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is paper. It also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ity mountain in urban ecosystem, and probes into the origin of human thought on mountain. The ecological ecotone between mountai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studi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ecoton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resources is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n the mountain belt park is drawn. (3) analyzing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 belt park similar to other types of belt park 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relying on the mountain body. Summarize and sum up its value. Discuss the landscape space system composition of the park relying on the mountain body, expound the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near space of the mountain belt park from different point, line and face angle. The main points of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framework of mountain belt park is constructed, which leads to the three level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the angle of city and mountain, mountain protection, mountain and people, that is, from the macro level. Taking Fengshan Park of Suzhou City of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of mountain belt park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deficiencies a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Prospects for the next research dir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承承;郭高燕;李先源;;浅谈社区公园的功能和特点[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年01期
2 尹俊杰;;关于北京公园分级分类管理的思考[J];绿化与生活;2010年04期
3 田大方;王妍;;北京城市森林公园类型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1期
4 黄伟导;杭夏子;翁殊斐;谭广文;;广州公园免费开放历程及其管理对策研究[J];广东园林;2014年01期
5 朴永吉;中日韩三国老年人对公园利用的比较[J];中国园林;2005年08期
6 胡群霞;殷利华;;武汉市公园服务功能的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7 傅娟;胡冬香;;认识公园发展的坐标原点——公众利益[J];华中建筑;2009年06期
8 朱伟华;;为了“公园之城”的梦想 深圳公园30年[J];风景园林;2010年05期
9 张雪;;社区公园的使用者的行为研究[J];建筑知识;2012年04期
10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波;郭竹梅;张亚红;李悦;;以世界城市为目标构建首都公园体系[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2 刘丽;吴杨哲;;结合地方特色的微型公园系统研究——以保定市为例[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3 徐志剑;唐克扬;施雅萍;;生态保护区的可持续性开发——以深圳东部海岸公园项目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树俭;雍东格;黄婷婷;;我国中山公园的发展探讨[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寇亚琴;北京公园满意度研究报告出炉[N];中国花卉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袁达珍;公园还绿于民难在何处?[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倩;桂林市公园建设的大手笔[N];桂林日报;201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潘树涛 张涛;5年建25个“城市山体公园”[N];贵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红 实习生 廖毅莹;“公共”到“公园”,距离有多远?[N];珠海特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陈博 孙宏阳;今年五一游客与去年持平[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冬青;中国中山公园特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张静;城市后工业公园剖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曦;重庆山地城市公园游人容量量化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桦;城市旧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博;山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4 张蓓蓓;杭州中山公园研究(1927-1949)[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林达里;功能为主导的乡村公园评价指标体系和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王燕;城市街道迷你公园景观设计[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琛琛;北京市社区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刘欣雅;晚清至民国时期上海租界园林与天津租界园林的异与同[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卓嘉琪;关于中国城市山地公园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胡s,
本文编号:1537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3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