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原位测试研究
本文选题:超长冲孔灌注桩 切入点:静荷载试验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广东某石油仓储工程为依托,通过8 MN·m能级强夯处理陆域回填区和海域回填区,对陆域试夯区和海域试夯区分别进行3根超长冲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大吨位载荷试验及桩身力学测试。根据超长冲孔灌注桩实测数据探讨超长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试桩荷载-沉降(Q-s)曲线为缓变型,桩顶残余沉降量均在49%以上,桩顶回弹率介于20.4%~50.6%之间;极限荷载作用下,6根试桩表现出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端承载力只占总荷载很小一部分,陆域3根试桩为6%~34%,海域3根试桩为16%~35%;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具有异步性,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经过强夯处理浅层地基,桩侧摩阻力峰值发生在桩体中上部或浅部土层,即距桩顶(0.14~0.47)倍桩长的位置;部分土层的极限侧摩阻力较现行规范提供的设计侧阻力偏大;海域试桩比陆域试桩桩端阻力发挥更充分。
[Abstract]:In a Guangdong oil storage project, by 8 MN - M energy level dynamic compaction and backfill backfill area of land area, sea area and compaction compaction test zone were studied 3 super long bored pile of large tonnage pile vertical compressive load test and the pile mechanical test on land.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a of super long bored to investigate the pil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super long bored pile and vertical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le load settlement curve (Q-s) was delayed, the residual settlement of pile top are above 49%, between the pile top rebound rate is 20.4%~50.6%; under the ultimate load, 6 piles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pile or end bearing friction pile,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end, land 3 piles 6%~34%, waters 3 piles of 16%~35%; with asynchronous play of pile side friction and end resistance of the pile, the load is borne mainly by the side friction of pile. After the dynamic compaction of shallow foundation, pile side friction peak in the upper part of pile or in shallow soil layers, namely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0.14~0.47) location of pile length; design of side resistance ultimate side friction of soil is provided by the existing codes is larger than the land; sea trial pile test of pile end resistance play more fully.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鼎林置业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196)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3721110002)~~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佩栋;梁晋渝;;大直径灌注桩的产生、发展与前景——纪念大直径灌注桩问世100周年[J];工业建筑;1993年12期
2 裴捷,水伟厚,曹晖;上海软土地基长桩荷载传递新模型[J];工业建筑;2005年07期
3 冯忠居,谢永利,李哲,张宏光;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4 孙树礼;;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5 赵明华,邹新军,刘齐建;洞庭湖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6 唐胡乐;;超长灌注桩桩身压缩量对单桩抗压静载结果的影响[J];岩土工程界;2005年12期
7 牛绍卿;魏建明;张金利;赵彦国;;超长桩承载性状特征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6年11期
8 刘福天;赵春风;吴杰;刘丹;;常州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帆;龚维明;戴国亮;;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的自平衡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10 徐先坤;水伟厚;陈国栋;;软土地区超长灌注桩竖向承载性能实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上海软土地区超长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2 宋建学;任慧志;赵旭阳;;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钢筋砼桩身应变分布式光纤监测[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黄志忠;;软岩地基嵌岩灌注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马海涛;齐峰;;地铁车站超长桩基静载试验及极限承载力预测[J];都市快轨交通;2006年06期
5 李兴波;;多层地基中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的非线性计算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9年04期
6 朴春德;施斌;张丹;朱友群;魏广庆;;基于BOTDR技术的超长灌注桩承载机理研究[J];工程勘察;2009年02期
7 蒋建平;章杨松;高广运;;基于现场试验的超长桩端阻力承载性状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2期
8 高飞;;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质量;2006年12期
9 李靖森;;基桩抗压集成刚度的特征及其在桩基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2008年05期
10 李靖森;;集成刚度法在基桩计算中的应用[J];公路;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思勇;熊刚;罗昊冲;穆保岗;;津滨轻轨基础托换桩基承载力的自平衡试验[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史佩栋;梁晋渝;;纪念大直径灌注桩问世100周年(1893~1993)[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尹尚之;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尹尚之;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小俊;桩承地基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张立明;考虑深开挖影响的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刘思思;基桩自锚静载测试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刘金波;干作业复合灌注桩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0年
5 王之军;等截面竖向单桩抗拔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变形非线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钟闻华;深长桩荷载传递特性与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贺炜;竖向荷载下基桩承载性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申兆武;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吴迈;砼芯水泥土桩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研究与可靠度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马晔;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奎森;竖向荷载作用下螺杆桩受力特性分析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郭俊豪;广州某区软土层中桩基竖向荷载下承载力性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海旗;嫩江大桥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黄晓阳;桩基础荷载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张洪波;秦巴山区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孙伟明;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崔广芹;基于现场单桩载荷试验结果的桩土参数识别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袁威;沪昆客运专线江西宜春段溶洞区钻孔桩承载性能分析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何景愈;大直径后注浆桩尺寸效应、受力性状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左常达;群桩沉降计算分析的一种实用方法[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磊,刘松玉,杜延军,季鹏;桥梁桩基承载力性状的测试新技术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2 顾培英,王德平,吕惠明;大直径灌注桩桩侧摩阻力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3 史佩栋;梁晋渝;;大直径灌注桩的产生、发展与前景——纪念大直径灌注桩问世100周年[J];工业建筑;1993年12期
4 池跃君,顾晓鲁,周四思,孙俊岭,张建宇;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0年08期
5 龚维明,翟晋,薛国亚;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的理论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1期
6 董金荣;;桩底沉渣对桩侧摩阻力影响及桩承载力的估算[J];工业建筑;2009年04期
7 陈志坚;韩学伟;白炳东;;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机理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俊林;马艳;苟利娟;;大直径超长混凝土灌注桩受力特性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赵明华,何俊翘,曹文贵,吴鸣;基桩竖向荷载传递模型及承载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郭连盛;;软土地区超长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效果研究[J];建筑;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晔;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齐建;大直径桥梁基桩竖向承载力分析及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济忠;;冲孔灌注桩技术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新疆水利;2001年04期
2 邱永华;喀斯特地区冲孔灌注桩设计实例[J];福建建设科技;2002年03期
3 张文义;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缺陷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03期
4 李钊明;穿过多层溶洞的冲孔灌注桩[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梅华国;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埋锤或卡锤事故的处理措施[J];电力建设;2004年03期
6 邓蔚瑜;冲孔灌注桩施工障碍及事故分析处理[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2期
7 熊丽芳,梁坚,牟春梅,王壮凌;岩溶区冲孔灌注桩施工监理[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疏义;赛格达声现代之窗大厦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研究[J];中外建筑;2004年05期
9 王晋林;关于冲孔灌注桩施工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10 毛凤君,李颖;机械冲孔灌注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俊;吴子树;;冲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辰光;;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A];全国煤炭地质钻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仲舒;桂文杰;;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祥斌;;浅议在灌注桩施工中应把好质量关[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胡苏珍;胡炜波;;浅谈溶洞地区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雷斌;陈朝亮;叶坤;;泥浆旋流器在冲孔灌注桩施工中二次清孔技术[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李琦山;“快、准、狠”三拳敲开成功之门[N];中华建筑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志河;冲孔灌注桩的施工现场作业质量控制[D];华侨大学;2011年
2 王鹏;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承载机理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556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5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