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体面内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核电站 切入点:双钢板混凝土 出处:《工业建筑》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核电工程中屏蔽厂房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对不同距厚比、不同抗剪连接件形式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体进行了拟静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验模型按照1/5缩尺,设计了4个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体试件。通过试验,分析了组合墙体的承载力、延性、刚度及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距厚比的减小,试件极限承载力有所提高但不显著,距厚比对栓钉的断裂点是否达到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影响,加劲肋连接件对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整体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效果显著;4个试件的内部混凝土开裂荷载基本相同,抗震性能良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double 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wall used in shielding plant in nuclear power project, the ratio of distance to thickness is studied. The quasi static seismic behavior of double 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wall with different shear connectors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1/5 scale, four specimens of double 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wall were designed. The bearing capacity, ductility, stiffness,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wall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wall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atio of distance to thickness, but is not significant. The distance to thickness ratio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member, and the stiffened ribbed joint can improv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member. The effect of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remarkable, and the cracking load of 4 specimen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good.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IDHT201305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14210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6002001)
【分类号】:TU398.9;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勇强,李海英;高强砖组合墙体抗侧力研究[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周绪红;石宇;周天华;狄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组合墙体受剪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3期
3 阿肯江·托呼提;秦拥军;亓国庆;;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非线性数值计算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4 陈科;;低层轻钢住宅组合墙体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建筑;2008年02期
5 ;加拿大木业协会 木骨架组合墙体受青睐[J];住宅产业;2009年12期
6 陆孟略;;多层砖混建筑组合墙体设计[J];住宅科技;1989年08期
7 邬瑞锋,阿肯江,沈全锋,奚肖凤,张毅斌,李庆刚,薛宏伟;组合墙体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J];建筑结构;2000年10期
8 吴佐民;;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的应用展望[J];住宅产业;2006年05期
9 吴佐民;;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的应用展望[J];住宅产业;2007年05期
10 刘锡军;姚雪建;孔德伟;杨芳;;考虑节点转角的组合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兆华;陈忠范;陆盛菊;刘宏欣;;组合墙体的弯曲承载能力[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2 郑勇强;梁建国;沈蒲生;;高强砖组合墙体低周反复荷载试验[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3 刘晶波;李杰;徐宏艳;胡永生;;组合墙体中M形截面柱的承载力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望喜;梁建国;;高强页岩砖组合墙体抗侧承载力计算初探[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田玉滨;唐岱新;;组合墙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赵根田;赵雅丽;张晓宇;;冷弯薄壁C形钢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A];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冯雅;;木骨架组合墙体的节能与热工设计[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黄幼华;张望喜;;带钢筋混凝土翼缘组合墙体抗侧承载力试验[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边超;程睿;金声;蓝宇;董莉;;大开洞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方法[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王倩;李念平;曾德军;龙激波;;竹材组合墙体构件热湿耦合迁移特性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超;超轻钢住宅构筑健康生活[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宇;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丰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组合墙体抗侧移刚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于正宁;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组合墙体的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严小霞;轻钢龙骨组合墙体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宁建中;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组合墙体抗侧性能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于莹;新型轻钢组合墙体受压承载力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6 赵雅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7 汪f3;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有限元模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孙凯;夹芯板冷弯薄钢组合墙体和组合墙体—钢框架抗剪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熊智刚;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开洞组合墙体抗剪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胡晓峰;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1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6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