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不同参数变化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04 19:23

  本文选题: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切入点:抗震性能 出处:《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在不同参数变化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的比较,检验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以再生骨料取代率、截面含钢率、轴压比、长细比为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随着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稍有降低;随着截面含钢率的增加,试件的水平承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提高;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提高,但塑性变形能力有所降低;随着长细比增加,试件的水平承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均有所降低.结论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需将构件的含钢率、轴压比、长细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构件才能达到最佳性能.
[Abstract]:The seismic behavior of recycled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is studied. Check the correctnes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test. Using the established finite element model with recycled aggregate replacement rate, section steel content,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concrete,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decrease slightly, and the steel content of the se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eel content of the section.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bu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decreased.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s are decreased. Conclusion the recycl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have good hysteretic properties, and the steel content,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aspect ratio of the members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Components can achieve optimal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0207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4-K2-019,2011-K2-5)
【分类号】:TU352.11;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琼;陈伟伟;邹超英;;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POON ChiSun;;Recent studie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in China-A review[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朝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兵;方志;郭雪怡;徐晓伟;唐卓;樊萱;匡成钢;;DSP强化与预处理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及破坏机理分析[J];工业建筑;2012年04期

2 支正东;张大长;徐恩祥;陈恺;;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年12期

3 张向冈;陈宗平;王讲美;薛建阳;郑述芳;李启良;苏益声;;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偏压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潘国锋;张惠华;;骨料取代率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筑;2013年03期

5 陈娟;曾磊;;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李滢;;建筑垃圾制备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3年04期

7 王博;白国良;代慧娟;吴淑海;;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力学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8 郝江华;高欣乐;李超;;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9 曹万林;张勇波;董宏英;周中一;;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与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6期

10 王林;;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3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斌;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框架抗震试验与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马辉;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云;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及关键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宫建国;立式圆柱形钢制储罐在谐波沉降下的屈曲行为及缺陷敏感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振海;埋入式PBL剪力连接件力学特性及承载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鸿;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朱登元;柱式桥台前坡改造土中骨架结构加固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朱浩川;薄壁不锈钢轴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良颖,郑建军;二维骨料密度分布的边界效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2 唐捷;;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初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3 杨曦;吴瑾;梁继光;;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4 周彬彬;孙伟民;郭樟根;瞿红梅;曹其艇;刘佳亮;;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周徽;柳炳康;陆国;;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李俊;尹健;周士琼;李益进;;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7 丁树谦;;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城市问题;2009年09期

8 宋灿;邹超英;徐伟;;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9 张利娟;徐亦冬;;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10 沈丹;孙伟民;黄颖;戴薇原;缪汉良;;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公式的探讨[J];建筑节能;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吉峰;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有限单元构造方法的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宁;徐改革;姜维山;郑先超;徐明堂;;局部外包方钢管连接混凝土构件工作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邵永松;刘洪波;寇俊同;;截面方钢管支撑的弹塑性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3 张俊杰;谭平;周凤林;;方钢管砼结构研究现状评述[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黄一杰;张林彦;阎春生;;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力学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郭岗,邝昊;方钢管连接失效模式及判别准则[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年09期

6 郑文忠;张格明;柳旭东;张博一;;灌浆方钢管压陷极限承载力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4期

7 苏东;;方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性能实验研究[J];广东建材;2007年08期

8 李强,王翠表,于涛,陈春山;薄壁方钢管专用组合切断刀[J];工具技术;2004年05期

9 陈兵;刘晓;李四平;陈龙珠;;方钢管膨胀混凝土性能实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10 贾宝英;;高频焊接方钢管内壁压痕设备的研发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涛;邵永波;;轴向压力作用下主管壁加厚的T型方钢管节点静力强度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2 韩庆华;许姗姗;;薄壁方钢管吸能特性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素梅;周明;;方钢管约束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韦灼彬;陶忠;韩林海;;方钢管(早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闻洋;郝铭科;;偏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陶忠;王志滨;韩林海;;采用加劲肋改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初探[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7 卢方伟;李四平;姚华;;方钢管膨胀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蕾;刘玉彬;;方钢管配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帼昌;狄成义;;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中长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斌;张迎春;;组合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杨凯;第十届北方钢管技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美春;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赵同峰;方钢管钢骨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令昀;带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及抗侧向冲击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陈朋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张金锁;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柱的轴压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金鑫;钢骨—方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刘晓;用于方钢管膨胀混凝土构件的膨胀混凝土材料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徐斌;薄壁方钢管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申鑫;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玲;火灾(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张迎春;组合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年

10 任少华;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性能及临界粘结长度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6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66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