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加载方向对粘土中群桩响应影响的数值研究
本文选题:粘土 切入点:群桩 出处:《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以现场试验为原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群桩原位试验进行模拟,对比了单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和群桩的水平荷载位移曲线,验证了数值模型和计算参数的有效性,然后利用该土层和桩体信息,研究了在粘土中的1×2群桩、1×3群桩、2×2群桩和3×3群桩在不同方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群桩中由于桩与桩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桩的水平承载力降低,其中前排桩对后排桩的影响最大,后排桩对前排桩的影响次之,而同排桩之间的影响最弱;当沿不同水平方向进行加载时,各单桩所分配到的水平力变化明显,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桩位和其他桩对该桩产生的"遮蔽效应"。
[Abstract]:Using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eld test, and the in-situ test of pile group is simulated. The horizontal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of order pile and group pile under unidirectional horizontal load are compared. The validit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th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are verified. Then the response of 1 脳 2 group pile group and 3 脳 3 group pile group under different direction horizontal loads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il layer and pile body.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and pile,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is reduced, i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front row pile on rear row pile is the biggest, the influence of rear row pile on front row pile is the second, and the influence between same row pile is the weakest. When loading along different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force of each pile is obvious, which mainly depends on the "shield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pile position and other pile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273) 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40418095735556)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高绍武,陆建飞;表面堆载作用下群桩负摩擦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翠红;杨先健;;群桩的回转及水平动力刚度和阻尼[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6期
3 李德荣;;群桩的效果[J];建筑结构;1983年06期
4 杨正己;左其华;苏伟东;;作用于群桩上的波浪力[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2年03期
5 M.Novak;H.Janes;卢应发;;群桩的动静态响应[J];土工基础;1992年S1期
6 胡道华,邓安福;钻孔灌注群桩受力特性的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1997年01期
7 戴冠民;浙沪软土地区摩擦群桩的沉降分析与控制[J];工业建筑;1998年03期
8 马远刚,茜平一;横向土运动作用下群桩的性状研究[J];岩土力学;2000年04期
9 汪虹,陈晓月;群桩与土体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探讨[J];江苏水利;2001年12期
10 熊辉,邹银生,蒋建国;基于上下部共同作用的群桩动力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小璞;段建中;沈小平;范颖;;在软土地基上结构—群桩—地基共同作用的动力特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2 刘金砺;袁振隆;张国平;;钻孔群桩在垂直荷载下的破坏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3 周淑芬;李子青;王成;;粘性土中超长群桩效率系数计算方法[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王成;林胜;李晓红;;超长群桩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颖;王成;周淑芬;李晓红;;超长群桩竖向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6 宋红伟;白戈;;群桩工作机理的数值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刘海升;;广义波兹曼原理在群桩施工的初应变法叠代计算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8 孙永丽;高永贵;;黄土中低承台群桩承载力的分析与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黄昊明;;大型群桩-软土共同作用受力性状参数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楼志刚;王梅;;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P-Y曲线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记名;圆形截面抗滑群桩抗滑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智辉;水流数值模拟中群桩阻力系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宋和(Imran Ali Soomro);隧道掘进对群桩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苏雷;可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波;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孙世光;群桩沉桩挤土效应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7年
7 邹立垒;超载作用下微型群桩与边坡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9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7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