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文选题:深基坑 切入点:最大侧移深度 出处:《岩土力学》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所在深度是衡量基坑变形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目前鲜有关于其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的研究。基于工程实测数据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对邻近桩基础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围护结构最大侧移的下移会导致坑外土体位移场扩大,进而降低相应区域的桩基础承载力,导致邻近桩基础建筑物发生显著的不均匀沉降。不同深度的土体经历复杂的竖向位移,且位移形态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密切相关。随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的逐渐下移,坑外土体位移场向深层土体发展,且主要影响范围相应地扩大。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合理地控制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所在深度,可有效降低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Abstract]:The depth of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retaining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to measure the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its influence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measured data a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pit enclosure on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 building and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f deep soil outside the pit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will result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soil outside the pit. And then redu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area,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uneven settlement of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 buildings. The soil with different depth experienced complex vertical displacement. The displacement patter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depth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With the gradual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depth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soil outside the pit develops to the deep soil mas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range is expanded accordingly. According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foundation pit, the depth of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retaining structure can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 of excavation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5CB0578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0800204)~~
【分类号】:TU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伟;;用不平衡反力总值法分析有侧移的平面刚架[J];华东水利学院学报(建筑力学分册);1963年01期
2 隋允康,徐磊;一个三步交错的优化方法[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3 陈府祥;;复杂排架的侧移和影响矩阵[J];固体力学学报;1985年02期
4 杨荫曾;;论侧移分配[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6年06期
5 朱杰江,徐道远,王颍;框架侧移的连续化模型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刘书智;蒋琳;杨占峰;;框架结构顶部侧移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2006年10期
7 张洪清;;关于用卡尼法计算有侧移多层刚架收敛速度的初步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8 许报力;有侧移刚架和无侧移刚架的统一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5年04期
9 石嘉元;;柱轴向变形引起高层框架水平侧移的分析[J];建筑结构;1988年03期
10 李复周;单跨多层规则刚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侧移变位规律[J];四川建材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光好;赵广鉴;;刚架参考弯矩图解法的侧移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2 潘建伍;;用数字特征微分方程计算多层织造厂房侧移量[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高华东;潘东旭;魏建文;樊绍峰;;混沌理论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侧移预测模型[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伟良;蒋菡;李辉;;无侧移柔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陈希民;李长慧;施颖;张孚珩;;箱形框架的双向侧移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6 徐彬;梁启智;;奇异函数建立侧移刚度矩阵的新方法[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7 王立明;高广运;郭院成;;单支点桩锚支护结构的侧移计算[A];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文浒;景晓冬;;关于锅炉构架中有侧移框架无侧移框架及其侧移的探讨[A];第一届中国钢结构协会锅炉钢结构分会会议暨第一届锅炉钢结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邵皖予;董朝旭;;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查晓雄;王璐璐;钟善桐;;构建多层集装箱改造房的方法及确保其安全性实用公式推导[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桂发;钢支撑和框架的弹塑性抗侧性能及其协同工作[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千军;高铁路基侧移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小花;多高层钢框架二阶侧移限值合理取值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陈筱妹;考虑柱端时变侧移的约束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蔡潇霄;立体停车结构基于整体侧移的构件截面确定方法[D];湖南大学;2013年
5 林鹏;钢框架结构二阶侧移计算简化方法及二阶侧移限值合理取值的初步探讨[D];湖南大学;2006年
6 韩玉来;转换层层间侧移角比界限值范围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寇素霞;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框架层间弹性侧移计算[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王琨;某钢结构仿古塔中支撑的抗侧移性能及经济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志卫;支撑及其布置对钢结构体系抗侧移性能的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斌;钢框架稳定实用计算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88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8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