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研究
本文选题:汉中 切入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中明清时期的城市历史格局构成中,集中形成了四个历史片区。为了保护汉中老城区的历史空间格局,历史片区的保护至关重要。《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明确了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汉台历史文化街区、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西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本文以汉中市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在总规中划定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划没有有效的保护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使历史文化街区在总体规划审批之后的城市建设中没有得到真实有效地保护。为了有效地保护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重新划定区划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的文献和相关课题进行研究,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以调研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追溯汉中市老城区历史地段形成原因,通过调研对街区的现状和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文件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项目总结出街区保护区划的层次和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风貌协调区的划定原则。本论文基于调研的基础上对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价值特征分析。首次运用色谱正片叠底评估法对建筑风貌特色进行评估;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视角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视角下划定保护区划;同时在对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重新划定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划。最后,本论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原有总规中划定的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汉台历史文化街区仍然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规定的标准,原有总规中划定的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西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其现状不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规定的标准,只能以历史地段来对待。本论文结合相关研究建立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估框架体系,建立了遗产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的评估因子,通过对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划。为汉中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其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提供思路与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historical space pattern of the old urban area in Hanzhong, four historical regions were form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pattern of the cit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Hanzhong City Master Plan 2010-2020" identifies fou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Dongguan Stree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ancient Han and Taiwan,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Nanguan Street. This paper takes the fou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of Hanzho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inds that the protection zoning of the fou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defined in the general rules does not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historical block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of Hanzhong City after the approval of the master pla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have not been truly and effectively protected in urban construction. Rezoning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irst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terature and related topics at home and abroad, collects and arranges the data,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trac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section in the old urban area of Hanzhong Cit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recor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istory of the block in detail through investigation.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egal docu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ojects of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evels and principles of the district protection zoning,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re protection scop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Hanzhong and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zone.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Hanzh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For the first time, it uses the method of chromatographic positive stacking bottom evaluation to evaluate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fou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value of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limits the protection reg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a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Dongguanzheng Street, which has been designated in the original general rules, i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Dongguanzheng Stree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of ancient Han Dynasty and Taiwan still meet the standards of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of Nanguan Street and Xiguan Street, which were originally defined in the General rules, do not meet the standards of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frame system of Hanzh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and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heritage value evalu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By evaluating the heritage valu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Hanzhong City, the protection region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s determined,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nd historical areas in Hanzhong Ci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建华 ,杨晓莉;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2期
2 周畅;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4年11期
3 桂晓峰,戈岳;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金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4 刘爱萍,张惠娟;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存之道[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5 任洁;;祥云县城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分析及保护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7年05期
6 陈炎焱;黄洁琼;;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05期
7 郭沁;吕斌;;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复兴面对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05期
8 张险峰;;利保促用:多元政策协调——浅析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力塑造的有效方法[J];建设科技;2007年13期
9 赖凌瑶;阳建强;王亮;;历史文化街区中居民生活延续研究——以安徽省安庆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年06期
10 吴珂;;弘扬精神 内外兼修 激发活力——浅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婧琦;陆明;邢军;;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志斌;张琦;;空间维护与重构—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玮;何梅;熊贝妮;;武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的适应性[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段进;李君;张麒;;改进评估方法 落实整治方式——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效性的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春雨;;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及保护研究——以欧洲两大城市及中国上海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汪萍;李文娟;;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少牧;;关于闽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思考和建议[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梁伟;;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刍议[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9 赵艳莉;谢晖;何依;邓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机制研究——以宁波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10 贺广瑜;;历史文化街区所处区域的城市设计研究——以小西街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衷敬伟邋记者 陆列嘉;我省确定9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N];安徽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兆汝 通讯员 曲长虹;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大文章[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刘一心 宋国忠;广东开始评选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N];中国建设报;2007年
4 谢曦;海口立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记者 孙福能邋实习生 赖建华 陈霞;保护开发好历史文化街区[N];闽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世庆;省委宣传部领导莅漳调研历史文化街区[N];闽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君光 实习生 陈燕;六街区申请历史文化街区[N];北海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杨纯红;江苏省泰州市分三期保护改造涵东历史文化街区[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记者 陈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迈出重要一步[N];南通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单红;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精神 精心修复好历史文化街区[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周钰;街道界面形态的量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琦;中国成都与法国里尔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际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中毅;关中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更新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11年
4 张丹;体验经济下重现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保护更新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梁剑宝;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苏;哈尔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中政府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侯易;济南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朱文津;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沈宇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魏祥莉;商业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利用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1590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9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