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干湿循环下高庙子钙基膨润土持水和变形特性

发布时间:2018-03-12 20:37

  本文选题:膨润土 切入点:蒸汽平衡法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膨润土因具有湿胀、干缩特性,其水力-力学性质易受干湿循环的影响。采用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研究了干湿循环对压实高庙子钙基膨润土持水特性的影响。对相同条件下制作的试样进行0~6次干湿循环,选取其中的原试样(0次)、循环3次和6次试样,进行蒸汽平衡法试验,测定其土-水特征曲线。同时,在0~6次干湿循环过程中,对每一次脱湿后试样表面采集图像,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收缩及裂隙开展区域,分析得到收缩率与裂隙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0→3次时),土-水特征曲线向下平移、持水性下降、孔隙比增大、平均骨架应力减小,试样烘干时收缩率和裂隙率增加明显;但随着循环次数的继续增加(3→6次时),持水性、收缩率和裂隙率趋于稳定。
[Abstract]:Bentoni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t expansion, dry shrinkage, The effect of wet and dry cycles on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calcium bentonite in compacted high temple was studied by saturated salt solution vapor equilibrium method. The samples mad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ere subjected to 0 ~ 6 times of dry and wet cycles. The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re measured by steam equilibrium test with the original sample 0 times, cycle 3 times and 6 tim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0 ~ 6 times of dry and wet cycle, the images of the sample surface were collected after each dehumidification. The shrinkage and crack development areas were extracted by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he shrinkage rate and fracture rate were obtained by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dry-wet cycle times, the shrinkage rate and fracture rate are obtained. 鈫扐t 3 times,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oil-water moves downward,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decreases, the void ratio increases, the average skeleton stress decreases, and the shrinkage rate and fracture rate increase obviously,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e times, the shrinkage rate and fracture rate increase obviously. 鈫扐t 6 times,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hrinkage rate and fracture rate tend to be stable.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1272194,No.41102163)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驹,徐国庆,郑华铃,范显华,王承祖,范智文;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进展:1985~2004[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2 刘月妙,温志坚;用于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粘土材料研究[J];矿物岩石;2003年04期

3 Eduardo E. Alonso;;工程屏障中的气体迁移(英文)[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4 王驹;陈伟明;苏锐;郭永海;金远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及其若干关键科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秦冰;陈正汉;刘月妙;王驹;;高庙子膨润土的胀缩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6 叶为民;万敏;陈宝;崔玉军;王驹;;干湿循环条件下高压实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7 龚壁卫,吴宏伟,王斌;应力状态对膨胀土SWCC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2期

8 陈正汉;方祥位;朱元青;秦冰;魏学温;姚志华;;膨胀土和黄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1期

9 张虎元;严耿升;赵天宇;王晓东;张永霞;;土建筑遗址干湿耐久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2期

10 曾召田;吕海波;赵艳林;王志兵;;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径分布试验研究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生;庞留勇;;MATLAB在连续梁计算和作图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熊伟丽;徐保国;;提高机械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质量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3 姚德方;林建龙;李欢;罗智文;;新型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设计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杜珊;包震;方兴;;关于牛顿环实验数据的处理[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5 陈勇亮;张国全;;全自动瓷砖包装机翻砖机理研究[J];包装学报;2009年01期

6 杨春辉;;基于MATLAB的平面六杆机构运动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陈亚琦;雷发茂;;MATLAB在基础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李学丰;马良荣;孔亮;沈琚;;750kV输电线路工程沿线宁夏黄土的特性分析[J];电力建设;2010年05期

9 李培勇;杨庆;;膨润土加砂混合物非饱和三轴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赵天怡;张吉礼;马良栋;;供热空调系统并联变频水泵转速比配置优化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方杰;孔令伟;朱建群;;杭州湾浅层储气砂土的持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玲;罗先启;;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滑带土干-湿循环条件下强度特性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朱立;曾志;程建平;王秀娟;王永江;;建议开展核试验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预选工作[A];全国核与辐射设施退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金川;王旭辉;党海军;杜丽丽;施燕梅;包敏;刘文元;杨裕生;;钚分配系数的测量及模拟新疆某地包气带和饱和带现场环境研究钚的简单一维分布[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6 叶为民;万敏;陈宝;崔玉军;王驹;;干湿循环对高压实膨润土微观结构影响[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乃文;王飞;董海军;许青松;;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基于湖南CATI民调数据[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赵琪;吴素芬;薛燕;张亮;;神经网络模型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实用性探究[A];2007年度“新疆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刘文岗;王驹;王广地;;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温度应力状态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月妙;蔡美峰;王驹;;内蒙古高庙子钠基膨润土导热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韦红钢;核素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场的迁移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礼舟;非饱和膨胀土的本构模型及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黄小华;温度—水—应力下开挖扰动区裂隙花岗岩体流变过程研究及细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9 李培勇;非饱和土的理论探讨及膨润土加砂混合物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钱丽鑫;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缓冲材料[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兵;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勇亮;瓷砖包装机总体布局设计与关键部件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3 魏亚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嗅觉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赵凯;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外汇自动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利平;区域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快速判别系统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匡静;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盐渍风蚀效应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沈云霞;干湿循环作用下含盐类遗址土盐渍劣化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吕盛林;高射速自动武器后坐力测试技术方案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杨琳琳;钢管矫直工艺参数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维友;机床滑动导轨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识别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行,王运国,姚磊华,谢运棉,张永兴,修炳林;裂隙岩石介质中核素迁移的模型及其算子分裂、迎风、均衡格式[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2 陈式;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研究的讨论[J];辐射防护通讯;2005年01期

3 严耿升;张虎元;王旭东;张艳军;;古代生土建筑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4 夏益华,刘森林;计算高放废物固化体内放射性活度及内、外剂量率的计算机程序[J];辐射防护;1991年01期

5 王驹;美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管理与进展[J];辐射防护;1998年03期

6 刘月妙,徐国庆,刘淑芬;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缓冲/回填材料性能测定[J];辐射防护;1998年04期

7 王驹,郭永海;国外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的一些进展[J];辐射防护;1998年04期

8 杨天笑,郭永梅,王驹;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内容及方法[J];辐射防护;1999年03期

9 汤连生;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不平衡吸力成因论[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10 戚国庆,黄润秋;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斌;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响应试验与灾变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克钢;郑东普;黄维辉;;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神经网络模拟[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2 薛晶晶;张振华;姚华彦;;干湿循环条件下两种砂岩强度及破坏特征比较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11期

3 程佳明;王银梅;苗世超;王红肖;;固化黄土的干湿循环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2期

4 姜永东;阎宗岭;刘元雪;阳兴洋;熊令;;干湿循环作用下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2011年05期

5 沈云霞;谌文武;杜伟飞;匡静;;干湿循环下含盐量变化对遗址土剪切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6 查甫生;刘晶晶;许龙;崔可锐;;水泥固化重金属污染土干湿循环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7 余沛;张著芳;魏厚振;孟庆山;;考虑干湿循环影响下玄武岩残积土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8 胡志平;丁亮进;王宏旭;周涛;余海见;;干湿循环下石灰黄土垫层透水性和强度变化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陈亮;卢亮;;土体干湿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形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10 曹智国;章定文;刘松玉;;固化铅污染土的干湿循环耐久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阎宗岭;姜永东;张海龙;阳兴洋;熊令;;干湿循环条件下砂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叶为民;万敏;陈宝;崔玉军;王驹;;干湿循环对高压实膨润土微观结构影响[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欣;干湿循环条件下云南红土的强度变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沈云霞;干湿循环作用下含盐类遗址土盐渍劣化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明龙;干湿循环过程对水泥改良土动力特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5年

4 高玉坤;干湿循环下非饱和土边坡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吕海双;干湿循环下非饱和压实粘土边坡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周健;加筋膨胀土特性及边坡干湿循环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周仕达;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压实高岭土剪切特性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黄维辉;干湿交替作用下砂岩劣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3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03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