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分析及碳排放计算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16:19

  本文选题:BIM 切入点:绿色建筑分析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脚步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BIM技术的应用发展受到了国家和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研究和推进BIM应用发展的热潮,使得建筑行业遵循BIM技术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BIM技术作为贯穿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应用的核心技术,虽然实现了部分专业之间的参数共享、协同工作,但是目前不同专业之间的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BIM模型是建筑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各个专业软件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桥梁。随着全球能源消耗增加和温室效应的加剧,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将BIM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领域和建筑碳排放量计算领域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工程项目龙珠八路西政府保障性住房为研究对象,基于BIM建立了详细的Revit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对Revit进行二次开发,从BIM模型中提取模型信息并且导入至绿色建筑模拟分析软件Ecotect中进行采光仿真模拟,实现BIM模型信息的传输,并与传统的采光模拟进行准确率和效率的对比,体现BIM技术的优势;通过Revit编程进行二次开发程序插件对Revit模型进行简化或者修改等前处理之后,利用编写的格式转换程序进行格式转换并将模型导入到ICEM CFD中进行网格划分,最终将处理好的模型导入到Fluent中进行室内通风模拟分析;通过二次开发Revit插件程序对Revit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并利用统计的工程量数据结合碳排放计算的方法进行碳排放计算,并通过实际项目的计算实例进行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对基于Revit的采光仿真模拟的相关程序的二次开发,在保证模拟分析的结果误差在0.45 DF%之内,基于BIM的采光模拟效率相对传统方式提高了63%;通过本文开发的模型简化程序处理模型的方法比通过Revit手动简化处理方法和通过CAD重新建模的方法的效率分别高出了92%和98%,更重要的是将绿色建筑设计与BIM相结合贯穿到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应用之中。通过对工程量统计以及碳排放量计算的研究,开发了基于Revit的统计工程量及碳排放量计算的程序,通过程序对实例项目进行应用,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钢材的可回收性,户型完全相同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比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碳排放要小很多,更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M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country and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set off an upsurge of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BIM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BIM technology. BIM technology is the core technology that run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life cycle, although it realizes the parameter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work among some specialti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obstacles in the data transfer between different specialties. BIM model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As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s and Greenhouse Effect intensifi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pply BIM to the field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Revit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BIM,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supported housing of the west government of Longzhu Baxi Road, an engineering project. Through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Revit by computer programming, the model information is extracted from the BIM model and imported into the green building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software Ecotect for daylighting simulation to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BIM model inform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daylighting simulation, the advantages of BIM technology are reflected. After simplifying or modifying the Revit model through Revit programming,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program plug-in is used to simplify or modify the Revit model. The model is imported into ICEM CFD for grid division, and the processed model is imported into Fluent for indoor ventila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second development of Revit plug-in program to carry on the project quantity statistics to the Revit model, and use the statistical engineering quantity data to combine the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method to carry on the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and concrete structure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examples of the actual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of simulation results is within 0.45% through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program of daylight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based on Revi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efficiency of daylighting simulation based on BIM has been improved 63 tim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simplifying the model by using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nual simplification by Revit and remodeling by CAD, respectively. 92% and 98%,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combina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BIM has been applied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of the building. The program of calculating the quantity of engineering quantity and carbon emission based on Revit is developed, and the program is applied to the example project.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because of the recoverability of steel, The carbon emission of the steel structure of the same type high-rise building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01.5;TU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2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3 ;澳大利亚参院通过碳排放税法案明年7月起征收[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1期

4 宋婷;沈清基;;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研究及规划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5 ;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06期

6 王怡洁;;一波三折的欧盟碳排放谈判[J];汽车与配件;2014年14期

7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9 ;改变居住模式可以有效削减碳排放[J];能源工程;2008年02期

10 N.福特;赵艳春;;减少碳排放促使土耳其开发水电[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5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5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