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街道空间图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04:25

  本文选题:街道空间 切入点:图示方法 出处:《南京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街道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实体围合的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公共活动的场所。近些年的城市空间研究领域一般认为街道空间特征不仅具备空间形态特征、还由街道使用性质和人的活动等方面共同构成。传统建筑学的绘图方法只能有限地完成对街道空间实体形式的再现,对于街道空间的其他属性则难以描述。图示(mapping)是用二维平面的方式呈现三维世界的内容最通用的方法,图示理论的宽容度和创造性使得运用图示方法来描述街道空间的空间特征成为可能。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84年总结了图示的四个主要难点,西方多个相关经典理论的图示路径与方法从图示内容、图示方式等层面对这些难点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并未形成描述街道空间综合特征的可操作的图示方法。詹姆斯·康纳(James Corner)整理综述的图示理论强调图示的映射作用、图示的创造性、以及图示的过程,为街道空间图示方法的尝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这些已有研究,本文创造性地提出针对中国当代城市街道空间特征的三种图示对象:界面-界面标识、街景图序列以及步行者活动,结合图示信息采集与提取、图示信息统计与处理、以及图示解读与分析的技术(第二章)和步骤,对图示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界面-界面标识、街景图序列、步行者活动分别对应三种性质的对象。界面-界面标识对应具备多个物理属性的附加“物”,街景图序列是物在人的视觉感知中的综合投形“像”,步行者活动是具备行为特点的主体“人”。在图示信息采集与提取(第三章)的过程中,针对这三种对象,研究通过相机或摄像机的不同设定来完成信息记录,并通过记录到的不同构成的图像媒介进行信息提取,提取方法包括参照线提取法、栅格提取法、时间段统计法等。在图示信息统计与处理(第四章)的过程中,研究对上阶段记录到的多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并分别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论证,随之对数据进行分类、转换、并置、叠加等处理,然后通过选择点、序列点或线的方式完成三个对象的图示呈现;图示呈现主要借助GIS平台实现。基于常规的街道空间属性,图示解读与分析(第五章)设置了街道邻接地块用地性质、步行者聚集度、街道界面微观组构等三个可关联项,将图示要素与三者进行对应分析。通过深入解读与分析,研究除了搭建了数据比较的平台,还论证了图示要素对应于街道空间特征的有效性,并确定综合呈现街道空间特征的界面-界面标识的图示方法。通过对图示过程的完整演绎及图示法的提出,论文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论证了图示表述街道空间特征的可行性,具体主要体现在:界面-界面标识图示对应使用功能可行,界面-界面标识图示对应步行者聚集度可行,界面-界面标识图示对应街道界面微观组构可行,由此论证了界面-界面标识作为创新的图示要素,形成新的图示方法,能够综合呈现空间形态特征、街道使用性质和人的活动等街道空间特征;另外,街景图序列信息图示表述街道空间综合属性可行。2.确立了街道空间图示建构的方法:通过三种要素的完整图示过程的完成,研究搭建了从真实世界到最终图示的数据化方法,这套方法以呈现街道空间特征为目的,将图示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强调从要素的记录、信息的提取、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基本图示的呈现到图示的解读与分析这一完整的过程。研究将图示过程归纳为三个层次,层次一图示信息指最直接的从三维信息到二维呈现的图示过程;层次二图示转换指在层次一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分析与转换的图示过程;层次三图示解读则是对于层次一层次二呈现出的图示进行与街道空间其他基本属性的对应性解读,揭示图示含义并确立最终图示法的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图示理论变得可以科学地操作,图示要素得到了拓展,图示法得到创新,并可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挖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彬;万婷;宋扬扬;;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要素构成探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0期

2 张馨予;王文卿;陶幸蔚;陆家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集镇街道空间更新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年06期

3 王锐;具有山城特色的街道空间——重庆原生街道空间浅析[J];小城镇建设;2001年03期

4 凤元利,刘仁义;以人为本 塑造现代城市街道空间[J];当代建设;2003年06期

5 葛静;;浅谈城市街道空间[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S1期

6 蔡荣莉;;交通方式与街道空间利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7 丁圆;;公共生活与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J];建筑创作;2007年01期

8 徐峰;;浅议重庆传统山地街道空间[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9 欧阳虹彬;;阅读洪江古镇街道空间[J];华中建筑;2007年06期

10 周孜孜;;传统街道空间更新的整合方法[J];重庆建筑;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锦;;武汉汉正街自建住区非正规化街道空间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2 郑小霞;;重庆市沙北街的街道空间管理调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3 陈天;薛忠燕;李强;;对街道空间的探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涤宇;;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历代《清明上河图》中街道空间结点与相关生活场景分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唐淼;;重庆传统场镇的街道空间特色[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6 祁双;黎强;;历史街区商业街道空间人性化设计——以湘潭市城正街历史街区街道空间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7 徐莎莎;陶承洁;吴立伟;陈韶龄;;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以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王德;张昀;;基于SD法的上海城市街道空间感知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黄洁;吴萍;;城市设计中街道空间控制引导方法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10 王璐;李艾芳;;天津回族聚居区街道空间构成要素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亚萌;让美在城市成为胜利者[N];中国艺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莲;街道空间图示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王刚;街道的句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祖光;基于符号学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杉;城市功能性街道空间初探[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建彬;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塑造[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赵平;人性化尺度的街道空间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6 刘佳男;基于城市环境下特色商业街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孙朋涛;云南历史文化村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与文化生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高亚楠;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树鑫;街道空间构建的整体性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李泰然;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9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