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内置轻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23:16

  本文选题:剪力墙 切入点:轻钢桁架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5期


【摘要】:将冷弯薄壁型钢桁架配置在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代替钢筋而形成轻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墙体的抗震性能,对两组共6个内置轻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轴压比和斜撑体积配钢率对其滞回性能、变形性能、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对比了低矮剪力墙和中高剪力墙的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该类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均不利,应予以控制;斜撑体积配钢率对提高低矮墙的延性、耗能能力效果明显,但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较小;对中高剪力墙,斜撑体积配钢率的增加,对其耗能能力不利。
[Abstract]:The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truss is arranged in the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instead of the steel bar to form the light steel truss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Two groups of six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light steel truss are tested by pseudo-static test. The hysteretic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oblique brace volume ratio a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low shear wall and middle and high shear wall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of this kind of shear wall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is kind of shear wall and should be controlled. The steel proportion of inclined brace volume has obvious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of low wall, but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bearing capacity, but the increase of steel proportion of inclined brace volume for middle and high shear wall is unfavorable to its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90)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伍云天;周忠亮;李立仁;李炎;;内置型钢桁架高强混凝土低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6期

2 伍云天;唐欢;林雪斌;李立仁;;内置冷弯薄壁型钢桁架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11期

3 梁兴文;马恺泽;李菲菲;邓明科;张兴虎;;型钢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6期

4 曹万林;张建伟;董宏英;郑同亮;;内藏桁架混凝土组合高剪力墙抗震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云天;杨永斌;杨伟;梅凤德;李立仁;;内置轻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5期

2 刘阳冰;杨庆年;刘晶波;廖元鑫;;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年02期

3 刘坚;李东伦;潘澎;周观根;任达;;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研究[J];钢结构;2015年10期

4 伍云天;杨伟;兰天晴;康道阳;;基于多垂直杆元模型的内藏型钢桁架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1期

5 武海鹏;张建伟;曹万林;董宏英;;底部加强型钢管混凝土边框带钢筋暗撑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1期

6 伍云天;周忠亮;肖岩;杨伟;;钢连梁与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9期

7 王文达;魏国强;;基于纤维模型的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5年06期

8 伍云天;唐欢;林雪斌;李立仁;;内置冷弯薄壁型钢桁架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11期

9 寇佳亮;梁兴文;邓明科;顾小睿;;纤维增强混凝土剪力墙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19期

10 柯晓军;陈宗平;苏益声;薛建阳;;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受力性能及强度计算[J];工程力学;201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欢军;王斌;吕西林;;提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思想与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初明进;冯鹏;叶列平;;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3 初明进;冯鹏;叶列平;侯建群;;不同构造措施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4 梁兴文;马恺泽;李菲菲;邓明科;张兴虎;;型钢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6期

5 梁兴文;辛力;邓明科;方林;张兴虎;;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6 冯鹏;初明进;叶列平;侯建群;;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11期

7 梁兴文;白亮;杨红楼;邓明科;张兴虎;;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0期

8 钱稼茹;魏勇;赵作周;蔡益燕;郁银泉;申林;;高轴压比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2期

9 魏勇;钱稼茹;赵作周;蔡益燕;郁银泉;申林;;高轴压比钢骨混凝土矮墙水平加载试验[J];工业建筑;2007年06期

10 钱稼茹;徐福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芳芳;查斌;赵海波;马欣;;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剪性能(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2年01期

2 郭兰慧;戎芹;马欣伯;张素梅;;两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6期

3 曹德金;席永慧;;组合剪力墙的抗震研究简述[J];山西建筑;2012年24期

4 马晓伟;聂建国;陶慕轩;卜凡民;;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压弯承载力数值模型及简化计算公式[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5 胡红松;聂建国;;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变形能力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5期

6 李青;周杰刚;王海双;武超;;武汉中心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协同施工高效建造技术[J];施工技术;2014年09期

7 马欣伯;张素梅;郭兰慧;管娜;;两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简化分析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Rahai;F. Hatami;;循环荷载下组合剪力墙的性能评估[J];钢结构;2009年07期

9 孙建超;王杨;孙慧中;陈莹;杜文博;夏荣茂;陈叶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1年06期

10 聂建国;陶慕轩;樊健生;卜凡民;胡红松;马晓伟;李盛勇;刘付钧;;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新进展[J];建筑结构;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管娜;张素梅;郭兰慧;马欣伯;;两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Z,

本文编号:1697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97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