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细粒土液化判别特征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4 07:20

  本文选题:细粒土 切入点:液化判别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中国液化判别方法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30年来无实质改进。对于细粒土液化判别方法,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和台湾集集地震后,国外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细粒土液化判别式和初判条件特征指标。通过回顾唐山、海城地震液化场地细粒土土性特征,结合土耳其Kocaeli地震和台湾集集地震液化数据,详细对比国内外细粒土液化判别方法优缺点。结果表明:1塑性指数不宜作为液化判别式指标;2综合细粒含量与黏粒含量判别液化比单独使用任一指标要更为合理;3中国规范液化判别式对细粒土过于保守,尤其只针对粉土考虑黏粒含量导致更为保守,建议去掉"砂土黏粒含量取3"的规定;4黏粒含量不宜作为初判条件指标;5对细粒土的塑性指数,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5,可判为不液化土。
[Abstract]:Chinese liquefaction method formed in 1980s, 30 years without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For distinguishing method of fine grained soil liquefaction, the 1999 Turkey Kocaeli earthquake and Chi 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the foreign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work, focusing on fine grained soil liquefaction and preliminary decisi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review of Tangshan Haicheng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of fine soi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Turkey Kocaeli earthquake and Taiwan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data set, with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ine grained soil liquefa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plastic index should not be used as liquefaction discriminant index; 2 comprehensive fine content and distinguishing clay content than using either alone to liquefaction index is more reasonable; 3 Chinese standard liquefaction discriminant of fine-grained soil is too conservative, especially considering only for silt clay content leads to more conservative, suggestions to remove sand The content of soil clay content is 3 "," 4 "clay content is not suitable as a preliminary condition index; 5, the plastic index, 7 degree, 8 degree and 9 degree of fine grained soil are no less than 10,13 and 15, respectively, which can be judged as non liquefied soil.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3IESLZ03) 国家科技部地震行业专项(201308015)
【分类号】: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君斐;;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2期

2 衡朝阳,何满潮,裘以惠;含粘粒砂土抗液化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3 汪闻韶;土液化特性中的几点发现[J];岩土工程学报;1980年03期

4 钟龙辉;轻亚粘土地震液化判定方法的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80年03期

5 唐大雄;关于塑性图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昌 ,于吉求;振动台上饱和砂土大型液化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2 袁启旺;佘跃心;;地基液化评价的模糊不确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 罗强;;基于细粒含量的粉土液化特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4 王艳丽;胡勇;;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孙海妹;王兰民;王平;刘红玫;;振动荷载作用下黄土应变增长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石兆吉,郁寿松,王余庆,杨石红;饱和轻亚粘土地基液化可能性判别[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3期

7 谢君斐;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讨论的答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8 谢君斐,石兆吉,郁寿松,丰万玲;液化危害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1期

9 何广讷,郭莹;粉土液化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3期

10 何广讷,朱范宇,张业民;场地砂土地震液化的模糊聚类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闻韶;;砂土液化问题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彭武平;杨毅;李春霖;陈玉妍;;土动力特性研究综述[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曹友杰;河南郑东新区可液化土的特征及抗液化措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程国勇;饱和砂土剪切波速与抗液化强度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周江平;土石坝抗滑稳定性与砂层地基液化的可靠度理论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张超;尾矿动力特性及坝体稳定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曾长女;细粒含量对粉土液化及液化后影响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朱建群;含细粒砂土的强度特征与稳态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8 徐斌;饱和砂砾料液化及液化后变形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冷艺;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与循环体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振东;预剪对饱和松砂剪切特性的影响及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改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基春;粉砂土液化特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石江华;基于巴楚地震调查的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刘宇;挤密砂桩加固液化土地基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谭东岳;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非饱和黄土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雪珠;南京及其邻近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力特性和砂土震动液化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张立;剪切波速与振动三轴液化联合试验装置的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7 薛新华;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土液化判别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秦国华;钻孔工艺对标准贯入试验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罗强;饱和粉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李方明;人工神经网络在砂土液化判别及震陷预估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2 顾小芸;海洋工程地质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3 顾宝和,,张荣祥,石兆吉;地震液化效应的综合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3期

4 屈儒敏;;红粘土与膨胀土[J];勘察技术;1979年05期

5 李生林;;国外土质分类情况简介[J];勘察技术;1979年01期

6 李生林;;关于我国土质分类的几个问题和意见[J];勘察技术;1979年06期

7 王正宏,李生林;介绍《土工试验规程》1978年修改稿中的土的分类法[J];岩土工程学报;1979年01期

8 张建民,时松孝次,田屋裕司;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剪切吸水效应[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9 徐刚,潘恕,姬美秀,郝鸳;粗粒土动强度试验成果的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大雄;关于我国细粒土分类的探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2 冷毅飞;张喜发;张冬青;;季节冻土区公路路基细粒土冻胀敏感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3 周池绪,于国祯;渠基粗、细粒土的冻胀性分类研究[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胡新建;戴新征;刘倍利;;细粒土单向压缩曲线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4期

5 牛作民;南海海底细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基本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2年01期

6 唐大雄;对我国统一土质分类的建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原浩;;浅谈公路路基施工中细粒土的压实[J];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智;细粒土的压实特性与潮湿地区公路路基填筑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玉辉;皂化渣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刘正银;饱和细粒土动荷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王照辉;细粒土的分类及其压实与工程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8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08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