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埋深影响的长江下游江苏地区粘性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粘性土 + 动剪切模量 ; 参考:《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两个重要的土动力学参数。本文以江苏地区为例,统计了375个粘性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包括粘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土,考虑土的类型以及埋藏深度的影响,对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与土样埋深的关系以及不同深度区间内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均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在统计意义上呈指数关系;埋深对粘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曲线有较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程度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给出了各类土动剪切模量与埋深关系的拟合公式以及在不同埋深区间内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的拟合参数,在实际工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Dynamic shear modulus and damping ratio are two important soil dynamic parameters in sit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maximum shear modulus,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and damping ratio of 375 clay soils, including clay, silt, silt, silt, silt, silt, and silt, are calculat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oil type and burial dept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shear modulus of various soils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soil samp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and the damping ratio and the shear strain in different depth ranges a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hear modulus of various soil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and damping ratio of cohesive soil and shear strain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buried depth.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At the same time, the fitting formula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shear modulus and buried depth of soil and the fitting parameters of dynamic shear modulus ratio, damping ratio and shear strain curve in different buried depth regions are given, which are of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908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094120019)资助
【分类号】:TU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存森;吴俊璧;;用扭转单剪、共振柱仪测定空心试样土的动剪切模量[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2年02期
2 高志兵;高玉峰;谭慧明;;饱和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室内和原位试验对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3 袁晓铭;孙锐;陈红娟;;不同概率水准下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上、下限的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4 陈国兴;王炳辉;孙田;;饱和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5 孙静;金晓鸥;孙殿民;姜彦新;王福彤;付伟庆;宋冰;;现场和室内测试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6 唐有职;王守业;;上海地基土动剪切模量值的综合测定[J];工程勘察;1982年04期
7 袁灿勤;;现场波速试验地基土的动剪切模量[J];江苏地质;1991年01期
8 徐存森,吴俊璧;用扭转单剪/共振柱仪测定某核电站饱和原状砂的动剪切模量[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6年05期
9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南京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10 陈国兴;王炳辉;刘建达;;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孙锐;袁晓铭;郭恩;;不同概率水准下粘土动剪切模量比对地震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杨传成;王冬雷;;渤海海底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孙静;袁晓铭;陶夏新;;室内和现场测试最大动剪切模量差别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4 蔡辉腾;;结构性软土动剪切模量试验对比研究[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孙田;陈国兴;周恩全;李小军;;深层海床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6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王炳辉;胡庆兴;;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孔宪京;韩国城;;微小应变测试技术及堆石坝坝料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A];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王炳辉;胡庆兴;;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志兵;谭慧明;陈佳;;不同试验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10 张国栋;金星;李勇;;垃圾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啸波;季节冻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2 孙静;岩土动剪切模量阻尼试验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紫韦;双向振动作用下频率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希栋;双向动荷载作用下黄土的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邦文;川西非饱和混合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普;地震荷载下水泥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帅;重塑土的动力特性及其对地震动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毛浩燃;砂土共振柱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7 王志杰;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绍鹏;土体动弹性模量与动剪切模量关系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红娟;土动力非线性的变异性及其对地震动影响的概率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王志佳;土及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统计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3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