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气候变化对中国寒冷和夏热冬暖城市建筑能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4 00:10

  本文选题:气候变化 + 变形法 ; 参考:《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年04期


【摘要】:气候变暖已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状况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准确评估气候变化下的建筑能耗对建筑方案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气候变化下建筑能耗的精确预测,必须拥有未来的逐时气象数据。以寒冷地区北京和夏热冬暖地区广州为研究对象,将挑选的两个城市典型气象年为基线气候,结合全球模式下的预测气象数据,应用变形法修正TMY的气象参数,得到直至本世纪末的10个节点年逐时气象文件,并进行了全年能耗模拟,预估了两个城市的办公建筑在气候变化下建筑能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两种预测排放情景下,干球温度、含湿量和太阳辐射均呈增加趋势;北京采暖能耗显著降低、制冷能耗增加,总能耗减少,广州采暖能耗降低、制冷能耗显著增加,总能耗增加。
[Abstract]:Climate warming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building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under climate chang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chemes and the energy-saving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Accurate predic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requires future hourly meteorological data.Taking Beijing in cold region and Guangzhou in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of two cities was selected as the baseline climate, and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f TMY were modified by the deform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forecast meteorological data under the global model.The annual hourly meteorological documents of 10 nodes up to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are obtained,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for the whole year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office buildings in two cities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is estim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y ball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solar radiation are all increasing in the two predicted emission scenarios, and the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Beijing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refrig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s,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decreases, and the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Guangzhou decreases.Refrig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2014KW17、教外司留【2014】1685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325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00106)~~
【分类号】:TU111.195;TU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可佳;气候变化不可逆转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10期

2 高广生;气候变化的本质与应对策略[J];今日国土;2002年Z2期

3 高云;毛留喜;程磊;;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3年12期

4 雷 Wen,查尔斯 A.Lin;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J];水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5 ;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负面为主[J];安全与健康;2003年05期

6 石缎花,David A King;气候变化科学:适应,减缓,还是漠视?[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7 邹晶;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研讨会[J];世界环境;2004年06期

8 石莉;新计算机模型再现千年气候变化信息[J];海洋信息;2005年03期

9 江滢,罗勇;“韩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3期

10 王伟中,王文远;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迎;;把握中国在气候变化上核心利益[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2 沈永平;;加强与媒体的紧密合作扩大气候变化科学信息的普及与传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3 车振学;杜学胜;周康军;;气候变化对黄河防洪抗旱带来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徐寅杰;林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体系建设[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彭黎明;;广州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调查[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6 许慧慧;施烨闻;钱海雷;金奇昂;张莉君;张江华;郭常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庆先;;注重培养建设一支稳定、专业、持续的外交谈判队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8 王长科;;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9 赵艳霞;;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料、成果共享[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10 张骥;;《后天》的警示——让我们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艳红;我国将设最高气候应对指挥部[N];北京商报;2007年

2 张静;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项目将启动[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战雪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今起实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黄勇;驱散气候变化梦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把应对气候变化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N];中国气象报;2007年

6 潘俊杰;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吕守奇邋丁灵红 桑剑;四川:面向党政领导宣讲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7年

8 尤志宇;宁夏: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吕蓁;我国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袁农;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四大重点[N];东方城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1746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46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