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静力与疲劳性能数值仿真
本文选题:模型再生混凝土 + 单轴受压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为了探讨再生混凝土中各相力学性能对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寻找改善再生混凝土静力与疲劳性能的有效途径,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九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各相材料赋予不同的损伤本构.分别采用显式准静态分析步和直接循环分析步对九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静力和低周疲劳加载进行数值模拟,并将静力性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静力性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再生混凝土在界面过渡区会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界面区砂浆塑性变形加剧,促使裂纹产生和扩展;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降低,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逐渐增大;随着新砂浆强度的提高,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强度逐渐增大;模型再生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较再生混凝土低,且应力-疲劳寿命曲线的趋势与普通混凝土相近.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hases on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and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static and fatigue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recycled concrete with nine aggregate model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BAQUS software.Different damage constitutive laws are given to different phase materials.The static loading and low cycle fatigue loading of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ere simulated by explicit quasi-static analysis and direct cyclic analysis, respectively, and the stat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sults of variable paramete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tat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model recycled concrete in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s obvious,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ortar in the interfacial zone.With the decrease of replacement rate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eak strain of model recycled concrete increase gradually, and the strength of new morta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ew mortar strength.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odel recycled concrete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model recycled concre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recycled concrete, and the trend of stress-fatigue life curve is similar to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25802)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建庄;李宏;;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2 李文贵;肖建庄;袁俊强;;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分布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曹明;;ABAQUS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2期
4 肖建庄;李文贵;刘琼;;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细观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肖建庄;;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凯文;李龙;;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静力与疲劳性能数值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刘磊;傅宇方;;锈蚀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疲劳性能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年02期
3 曹万林;朱可睿;姜玮;陈桂林;林栋朝;彭世阳;;高强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2期
4 王占锋;;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J];四川建材;2016年02期
5 李马力;隋莉莉;周英武;邢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6 周卫东;付佳丽;肖景平;柳炳康;;基于ABAQUS的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7 李秋义;王晓飞;罗健林;岳公冰;莫建;;不同取代率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鲍罗米强度计算式[J];混凝土;2016年02期
8 付佳丽;柳炳康;周点龙;;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9 王青;卫军;刘晓春;徐港;;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累积损伤过程的等效静力分析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10 陈宗平;陈宇良;徐金俊;薛建阳;;多轴受力状态下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肖建庄;;基于弹性模量的再生混凝土疲劳强度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2期
2 陈维田;王芳;任国杰;;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J];交通标准化;2011年14期
3 魏巍巍;贡金鑫;田磊;;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剪承载力对比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肖建庄;刘琼;李文贵;Vivian Tam;;再生混凝土细微观结构和破坏机理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邬翔;李杰;;基于细观物理机制的混凝土损伤数值仿真[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3期
6 刘琼;肖建庄;李宏;;老砂浆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模拟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S1期
7 肖建庄;;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8 肖建庄;杜锋;陈德银;;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压静载与疲劳强度[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9 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郝眩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10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2 肖建庄,兰阳,李佳彬,王军龙;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3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4 马勤;李腾忠;王云飞;;再生混凝土发展及应用现状[J];广东建材;2008年10期
5 吴清芳;杜辉;欧阳宏辉;;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02期
6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石宵爽;王清远;;从灾后重建探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王兵;朱平华;;钢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10 苏发慧;袁旭梅;;再生混凝土的投资前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761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6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