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抽灌模式对含水层采能区热渗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7 17:45

  本文选题:地下水 + 数值模拟 ; 参考:《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06期


【摘要】:以西安市御品轩食品工业园试验场为研究区,建立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抽灌井布局方案下地下水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层地温场的变化不仅与地下水的天然流场有关,而且受抽灌井布局的影响,直线型异侧回灌模式对地温场的影响大于直线型同侧回灌模式。井距越大,抽水井发生热贯通的时间越长。从利于回灌角度看,直线型异侧回灌优于直线型同侧回灌;从控制热贯通效果看,直线型同侧回灌优于直线型异侧回灌。针对试验场地的具体条件,两种井群布置方案均突破了热贯通现象,仅考虑渗流场的影响,最优布井模式为直线型异侧回灌。
[Abstract]:Taking the test site of Yupinxuan Food Industry Park in Xi'an as the research area, a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seepage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under different pumping and irrigation well layout schem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geothermal field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flow field of groundwater, but also affect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pumping wells.The larger the well spacing, the longer the time of hot-through of pumping well.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vorable recharge, the linear recharge is superior to the linear recharge, and the linear recharge is superior to the linear recharge.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test site, the two kinds of well group layout schemes have broken through the phenomenon of thermal penetration, on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eepage field, the optimal well layout model is linear recharg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理学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4800) 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4slkj-1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M1030)
【分类号】:P641;TU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月;袁建伟;王瑞祥;曹旭明;;水文地质参数对单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井温度场影响[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胡继华;张延军;于子望;吴刚;杨潇瀛;倪福全;;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学志;抽灌井群地下水运移能量传输及其传热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月;袁建伟;王瑞祥;曹旭明;;水文地质参数对单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井温度场影响[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宋杨杰;张淑秘;;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群优化布置模拟研究[J];电子制作;2013年17期

3 顾红鹰;韩延成;王帅;付林;王维平;;不同坡降下地下水源热泵造成的温度场迁移研究[J];地下水;2015年05期

4 吴亚彬;戴源德;杜海存;;地下水源热泵含水层水头分布及温度场的模拟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玖辰;地下咸水层储能与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朱晓林;地下换热器热形变及其失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宋伟;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地下水流动及其传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赵嵩颖;能量桩储热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希;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诗尧;对井抽灌水源热泵地下承压含水层储能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韦卫敏;基于地下流场与温度场耦合模拟的抽水~回灌优化方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阮强;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于林弘;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井井群优化布置及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云涛;改进遗传算法及数值模拟在西安市水源热泵抽灌井渗流场研究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2年

7 彭亚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模拟分析与运行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杨伟涛;砂砾含水层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间距的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9 郝夙枫;深井地热水梯级利用供热方案研究及优化[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忠兴;城市地下资源开发的相互影响及其系统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胡继华;张延军;于子望;吴刚;杨潇瀛;倪福全;;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刘九龙;林黎;程万庆;;天津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4 王明育,马捷,郝振良;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司广树,姜培学,李勐;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换热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胡桂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条件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李世君;刘文臣;辛宝东;;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城市地质;2006年01期

8 李宇;张远东;魏加华;;利用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9 卫万顺;李宁波;冉伟彦;杨俊伟;王泽龙;;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地质;2009年03期

10 韩再生;冉伟彦;佟红兵;刘志明;;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J];中国地质;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祝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通讯员 吴锦 记者 侯忠江;[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彦;地下能量传输及其传热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臧海洋;沈阳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及应用模式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陆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井群优化与机组性能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06年

3 孙凤岭;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京地区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袁建伟;水源热泵地下含水层温度场的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

5 王海龙;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源热泵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胡继华;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学机理及其对地下温度场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石文;地源热泵系统地埋换热器热短路问题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衍斐;基于GIS的义乌市浅层地温能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熙,谭开忍,王秀勇;海上桶型基础平台负压下沉渗流场的数值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2 李有臣;董宪伟;蔡嗣经;;南芬露天矿拦水坝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年01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1764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64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