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础隔震结构位移的扭转放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21:46

  本文选题:基础隔震 + 扭转效应 ; 参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地震区得到大力推广,建筑物基础隔震结构将越来越多。当前需要注意隔震结构受大震检验的实例仍然极少,大震下隔震层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仍然存疑。考虑到隔震层尺寸大、控制结构扭转对隔震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因此在大震条件下,开展隔震结构扭转位移反应影响因素和控制指标的研究重要而迫切。论文在对结构扭转评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实际隔震工程,对影响隔震结构扭转各参数进行了统计,获得了当前设计规范下隔震支座位移扭转放大系数等关键指标。具体成果如下:(1)隔震工程的等效扭转平动周期比在0.7~0.9之间;平动等效阻尼比在0.08~0.16之间,平均值为0.11;扭转等效阻尼比一般小于0.25;偏心率范围在0.01~0.05之间,平均值为0.03;隔震层边支座到刚心处的距离与等效回转半径之比在1.3~1.9之间;(2)在平动等效阻尼比0.10、扭转等效阻尼比0.25、周期比为0.9、偏心率在0.01~0.05之间时,隔震层边支座位移放大系数在1.030~1.207之间。由此可见,抗震规范规定扭转影响系数不宜小于1.2是符合实际情况的;(3)对隔震参数扭转影响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在前述实际工程参数范围内(扭转等效阻尼比在0.05~0.30之间),偏心率对扭转效应的影响最显著,其次分别为等效周期比、扭转等效阻尼比、平动等效阻尼比。
[Abstract]:The isol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popularized in the area with high seismic intensity, will be more and more base isolation buildings.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earthquake test examples by isolation structure are still very few, under major earthquak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isolation layer is still in doubt.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the isolation layer, the control structure of torsion on the safety and isolation system the st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so in the earthquake conditions, carry out isolation torsional displacement response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trol index is important and urgent.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orsion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effect on the isolation,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reverse isolation structure, the current design specification under isolation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torsion and other key indicato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quivalent aseismic engineering torsional translational cycle than in the 0.7~0.9 between the translational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in 0.; Between 08~0.16, the average value is 0.11; the torsional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is less than 0.25; the eccentric rate is in the range of 0.01~0.05, the average value is 0.03; layer side supports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equivalent radius of gyration just at the heart than in 1.3~1.9 between isolation; (2) the translational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of 0.10, reversing the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of 0.25. Cycle ratio is 0.9, the eccentric rate is between 0.01~0.05, the isolation layer side support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1.030~1.207. Thus, the regulations change coefficient of not less than 1.2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3)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of torsion effect of isolation, in the range of the actual engineering parameters (equivalent torsion the damping ratio between 0.05~0.30). The effect of eccentricity on the torsion effect was most significant, followed by the equivalent torsional period ratio,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translational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华,施卫星,吕西林,冯德民;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倪国葳;张玉敏;赵亚敏;;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3 罗登贵;雷静雅;周祥瑞;付李宁;徐家云;;相邻结构基础隔震和层间减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6期

4 曾奔;周福霖;黄东阳;;土-结构相互作用下考虑平摆耦合的基础隔震体系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祁皑;林于东;;将基础隔震新技术纳入本科教学过程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1期

6 刘光亮;陆铁坚;奉鹏;;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隔震性能分析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0期

7 宋玉旺;;房屋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9期

8 李志林;;房屋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2012年14期

9 傅育安;基础隔震工程概述[J];工业建筑;1987年12期

10 傅育安;;基础隔震工程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抗震;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邸元;袁明武;肖建庄;;多层结构基础隔震动力反应分析的简化[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2 张立峰;王忠海;康艳博;姚秋来;肖伟;;震区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王忠海;张立峰;康艳博;姚秋来;肖伟;;凉山州邮电局某住宅的基础隔震改造[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黄襄云;;自动复位基础隔震机构的动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5 施卫星;吴广荣;;组合支座基础隔震砌体房屋设计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6 王建强;丁永刚;李大望;;摩擦摆基础隔震上部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叶昆;李黎;朱宏平;符蓉;;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建筑结构最大位移反应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雷静雅;罗登贵;;多层建筑基础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中一;曹万林;王卿;董宏英;张建伟;;农村基础隔震砌体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栗增欣;董煜;;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宇;双向地震作用立式储罐基础隔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崔利富;大型LNG储罐基础隔震与晃动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青松;基础隔震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丽娟;基础隔震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精细积分法[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陆健伟;蚌埠博物馆组合结构动力性能与基础隔震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增壮;上部设置消能器的基础隔震钢—混组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季菲菲;基础隔震结构位移的扭转放大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王继红;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7 张志亮;一维周期性复合基础隔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李林;基于动力测试的无填充墙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动力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哲;基础隔震偏心建筑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安兴;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的可行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6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