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DIRAC的声场无线测试系统应用与对比

发布时间:2018-04-21 18:36

  本文选题:声学 + 无线测试系统 ; 参考:《中国测试》2016年12期


【摘要】:室内声学脉冲反向积分法能够快捷全面地测量部分声学参数,但传统测试受限于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有线连接方式。为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各种规格的厅堂声学测试,该文基于脉冲反向积分法针对丹麦BK4942和德国Sennheiser MKH800 P48两种传声器在有线模式和无线模式的3种情况下进行包括早期衰减时间EDT、混响时间T20、混响时间T30、音乐明晰度C80、语言清晰度D50等客观音质参数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100~8 000 Hz中高频频段范围内测试数据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有较高的复合度,可以在各类厅堂场馆的现场工程测试中使用。通过不同测试模式的对比初步验证无线测试系统在厅堂声学测量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Abstract]:The indoor acoustic pulse reverse integration method can measure some acoustic parameters quickly and comprehensively, but the traditional test is limited by the wired connection mode of various equipments in the system. For mor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acoustical testing of halls of various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the pulse reverse integration method, two kinds of microphones, Danish BK4942 and German Sennheiser MKH800 P48, are used in three cases of wired mode and wireless mode, including early attenuation time (EDTT), reverberation time (T20), reverberation time (T30), and music clarity (C80). Measurement of objective sound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speech articulation D _ (50).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data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0 ~ 8 000 Hz have higher compounding degree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est method, and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engineering test of all kinds of auditorium and gymnasiums.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wireless test system in the acoustical measurement of the auditorium are preliminarily verified by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est modes.
【作者单位】: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声学研究所;
【分类号】:TU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威;关于室内混响时间的计算问题[J];电声技术;2005年03期

2 徐诗池;;赛宾混响时间计算公式的推广[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杰;李浩;张蓓;;普通教室混响时间的测量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12期

4 尹力军;叶年发;潘立超;魏冬;;铁路车站大空间混响时间的测试与分析[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年05期

5 查雪琴,尤根·欧尔曼(Jurgen Oelmann);低频混响时间的测量问题[J];声学技术;1986年03期

6 曹孝振;混响时间设计的新趋势[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5年06期

7 梁华,纪秉勇;厅堂混响时间的声场控制及其实验研究[J];声学技术;1997年01期

8 胡清亮;谈影剧院的混响时间[J];艺术科技;2001年04期

9 张秀欣,张坤书,田中敏;声学建筑声音动听的关键——混响时间的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5年03期

10 阳杰;蒋国荣;;运用神经网络推算音乐厅满场混响时间[J];应用声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文波;孙海涛;;基于脉冲反向积分法的手持式混响时间测量仪的设计[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邝泉;彭健新;;矩形房间混响时间计算[A];第十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晓岚;蒋国荣;;耦合空间:开口和体积对混响时间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查雪琴;H.V.Fuchs;;对混响时间特性的一些看法[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莫方朔;盛胜我;;脉冲响应积分法测量混响时间中的估值问题[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6 郑灏;李整林;;浅海混响时间序列实现[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杨春庄;刘海生;;混响时间测量虚拟仪器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8 吴硕贤;赵越U,

本文编号:1783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3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2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