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农村空间格局研究——以北方地区泉水村落为例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空间格局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以"城乡均质化"为目标的农村空间整合与优化,将成为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由途径。泉水村落是北方存在岩溶地下水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聚落类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对泉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利用是泉水村落空间格局多样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泉水资源各种价值的层次化利用分析,分别从生活、生产、生态与景观角度研究典型村落的空间格局类型与特征,指出在村落现代化功能植入与泉水资源综合价值永续利用的结合中,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活态拓展空间格局是泉水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Abstract]:The goal of new urbaniza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orderly structure and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ural space with the goal of "urban-rural homogenization" will become human, economic and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must be the way. Spring water village is a kind of settlement type widely distributed in karst groundwater area in the north of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utilization of spring water resources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spring water villages.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utilization analysis of various values of spring water resources, the spatial patter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villages a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life, production, ecology and landscape, respective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ring water villages to expand the spatial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living state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unction implantation of village modern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spring wat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方地区典型泉水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51178256)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泉水景观环境的文化艺术价值优化利用研究》(编号:2013342)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梁永平;王维泰;;中国北方岩溶水系统划分与系统特征[J];地球学报;2010年06期
2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1期
3 马永欢;张丽君;徐卫华;;科学理解新型城镇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4 张建华;王丽娜;;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J];建筑学报;2007年07期
5 陈勇,陈国阶;对乡村聚落生态研究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1期
6 董战峰;杨春玉;吴琼;高玲;葛察忠;;中国新型绿色城镇化战略框架研究[J];生态经济;2014年02期
7 顾芳;;古寨聚落出路何在——湖北利川市鱼木寨的现状与未来初探[J];新建筑;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凌华;;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王静;徐峰;;村庄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陈勇,陈国阶,杨定国;岷江上游聚落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特征——以四川理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4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5 罗光杰;李阳兵;王世杰;;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以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6 张建华;马明春;;体验旅游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塑造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7 张建华;;农耕时代济南泉城聚落环境景观的溯考与思索——有感于济南泉水申遗走入国家程序之时[J];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吴启焰;;欠发达地区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9 武启祥;朱连奇;韩林飞;;古村落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以江西省婺源古村落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10 黄灿;关欣;黄小波;;农村居民点整理与集约利用——以湖南桃源县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虞志淳;刘加平;;陕西关中农村生态聚落研究[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朱威娜;项铁丽;王欣;;环境影响评价与我国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4 龚本海;沈大炜;林志强;李毅艺;;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规划发展策略研究——以《南宁市相思湖片区分区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5 刘洋;;大都市区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和演进路径[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6 吴文鑫;严云祥;朱炜;王丽椰;;基于生态原则的近郊城镇地区空间策略研究——以江阴澄南片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7 张伟;袁顺全;李鹏;;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我国城市物质空间构建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8 张远索;;双轮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A];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3年
9 任君为;陆慕秋;;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健康城市实现途径[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10 周阳月;朱霞;;“多元共生”视角下低碳生态城市共生策略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贺楠;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胡贤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斌;闽南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许娟;秦巴山区乡村聚落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艳菊;龙门山中北段区域地学景观及传统聚落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晶;济南泉水聚落形态特征的保护与更新[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孙夏;济南朱家峪古村落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卜颖辉;济南历史街区景观意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4 张艺潇;沙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模式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李欣;苏州村庄空间形态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李可立;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静;农业观光园区村庄聚落更新改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肖晶;对和顺惊奇之源的理论诠释[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京郊山区生态村理想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许飞进;探寻与求证[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向鹏;;市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演化与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赵旭;吴孟;;区域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6期
3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4 仇保兴;国外城市化的主要教训(续)[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5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6 陈前虎;;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危机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7 王爱兰;;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8 叶齐茂;;可持续发展的德国城镇化[J];城乡建设;2010年02期
9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10 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湖南大学教授 罗宏斌;[N];湖南日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翔;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刘静如;张玺;;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的形态类型及利用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白荣生;廖忠桃;;为民甘当“电黄牛”[J];农村电工;2006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峗梅 廖伯逊;泉水村:科学种田巧致富[N];绵阳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田野;泉水村50位农民开上小轿车[N];常德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德清 通讯员 陈金波 龚道沿;泉水清清[N];常德日报;2012年
4 南京日报记者 刘晓邋通讯员 谢清 魏川雄;“万元村”的新鲜事[N];南京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汪进;“潮”涌泉水村[N];常德日报;2009年
6 本报通讯员 谭德清 朱圣德 戴佳 记者 李显鸿;泉水[N];常德日报;2013年
7 良友;保持党的先进性 群众认可最重要[N];成都日报;2005年
8 左金雨 傅鉴;治一点 安一片[N];人民公安报;2001年
9 新金牛 记者 杨华春;才住进小区岗位又上门[N];成都日报;2006年
10 ;缪大爷的老来福[N];成都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静如;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空间类型研究与保护利用[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2 焦尔桐;典型北方泉水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保护与更新策略[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3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