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方式选择及模拟评价
本文选题:集中供热 + 工业园区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S1期
【摘要】:在评述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研究问题和供用热发展形势,从燃料和技术方式两方面构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方式选择的技术路线,并综合评价供热方式发现:1燃煤分散供热锅炉是当前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已经成为主要大气污染源,加快建设集中供热十分必要。2包括燃料和技术的"两个方面八个因子"选择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方式的技术路线,可以有效指导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建设。3理想情景下分布式能源和热电联产的综合效益较好,但热电联产因其有更好地适宜性而得到广泛发展。最后提出优化发展建议,指导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科学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entral heating in industrial parks, an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eat supply and use, a technical route for selecting the central heating modes of industrial parks from the aspects of fuel and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heating mode found that the 1: 1 coal-fired distributed heating boil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heating mode at present,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air pollution sourc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heating. 2. Including the "two aspects and eight factors" of fuel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choose the technical route of centralized heating mode in industrial parks. It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ized heating in industrial park. 3 ideal scenario of distributed energy and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is better, but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because of its better suitability.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guid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entral heating in industrial parks.
【作者单位】: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基金】: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课题“广东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供能方式研究”(编号:NY-2013-24-00)
【分类号】:TU9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制2010年集中供热技术进步发展规划[J];区域供热;2000年06期
2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召开“城镇集中供热第十个五年计划设想”讨论会[J];区域供热;2000年06期
3 杨治金;丹麦的集中供热[J];区域供热;2000年06期
4 韦新东,尹军,全贞花;日本集中供热(冷)系统的发展现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斯图尔·安德森,冯燕;东欧和前苏联集中供热状况评述[J];区域供热;2001年02期
6 韦新东,尹军,全贞花;日本集中供热(冷)系统的节能与环境影响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靳大勇,邢波;浅谈集中供热[J];煤炭技术;2002年07期
8 郭其朝,郭祥冰;集中供热 遏制污染[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3年01期
9 张泽丽;浅谈集中供热[J];山西建筑;2003年14期
10 孟哲,刘应宗,金宇澄;我国集中供热的现状与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丹;闫明慧;王珏;;集中供热系统的能耗原因分析及远距离集中供热的可行性[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孙玉庆;牛刚龙;;关于燃油炉和集中供热的有关政策及技术经济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蒋南波;谷亚川;张明强;;集中供热调节方式的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4 王荣华;陈灵杰;;集中供热节能与城市“三联供”前景展望[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侯秀邦;;中小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探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宇楠;张元辉;;集中供热改善吉利城区大气环境质量[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方中心;孙信梅;;变声速增压换热装置在热水集中供热中的应用[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浩;李磊;;合肥市集中供热西区主管网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9 李强;王喜贵;刘新德;;改电采暖为水采暖 实施矿区集中供热[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争灵;;集中供热系统概述与人居环境改善探讨[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占富;哈市集中供热今年再增20万户[N];哈尔滨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宝森;集中供热今年再增20万户[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胡占富;丹麦拟参与建设哈市西南部集中供热项目[N];哈尔滨日报;2007年
4 ;集安市建设集中供热节能项目[N];吉林日报;2006年
5 首席记者 黄世盛;视察双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N];盘锦日报;2006年
6 任晓明;推进集中供热 减少燃煤污染[N];太原日报;2008年
7 市公用事业总公司总经理、市集中供热办公室主任 李作有;我市集中供热的瓶颈与科学对策[N];咸阳日报;2008年
8 记者 姚富昌;实现集中供热的最佳效果 让群众满意[N];运城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丁辉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王馨;六大工业片区年内集中供热[N];南京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凯;提前筹备集中供热物资 争取项目早日通过审批[N];运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磊;集中供热庭院管网能耗现状与节能措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尹洋;集中供热智能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赵岩;集中供热改造项目碳减排问题探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马映坤;集中供热及分户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伟;热电联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管理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晓红;基于VPN城市集中供热监控系统的设计[D];新疆大学;2015年
7 刘昊洋;中国北方集中供热系统燃煤改造成燃气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黄翠翠;室外直埋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优化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孙绍凯;集中供热二次网能耗管控系统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蔡麒;集中供热回水温度的广义预测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10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1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