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两侧加劲钢板深梁弹性屈曲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7 08:52

  本文选题:两侧加劲 + 钢板深梁 ; 参考:《建筑钢结构进展》2016年06期


【摘要】:钢板深梁填充钢框架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钢板深梁通过改变跨高比等参数不仅可以实现结构初始刚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幅,而且使抗侧构件更容易安装或拆卸。以两侧加劲钢板深梁为研究对象,对其弹性屈曲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讨论不同加劲刚度对不同跨高比钢板深梁的加劲效果,并提出不同跨高比钢板深梁在加劲约束作用下的等效屈曲系数和嵌固系数。结果表明,跨高比越大,等效屈曲系数越小,实现屈曲模态转变所需加劲刚度越大,加劲效果越好。求得在屈曲模态转变点时,不同跨高比两侧加劲钢板深梁的加劲抗弯刚度比。提出对于跨高比在区间[0.5,1.0]的两侧加劲钢板深梁,嵌固系数可取1.23;对于跨高比在区间[1.0,2.0]时,嵌固系数取为1.0。分析结果为此类结构的抗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steel frame system filled with deep beam of steel plate is a new type of lateral force resisting structure system. By changing the ratio of span to height, the steel plate deep beam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initial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to adjust amplitude in a certain range. It also makes side-resistant components easier to install or disassemble.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elastic buckling behavior of stiffened steel plate deep beams on both sides, the stiffening effect of different stiffening stiffness on steel plate deep beams with different span-height ratio is discussed. The equivalent buckling coefficient and the embedding coefficient of steel plate deep beams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span to height under stiffening constraint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ratio of span to height, the smaller the equivalent buckling coefficient is, and the greater the stiffening stiffness is, the better the stiffening effect is. The ratio of stiffening bending stiffness to bending stiffness of stiffened steel plate deep beams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span to height is obtained at the transition point of buckling mod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mbedded coefficient can be 1.23 for the stiffened steel plate deep beams with the span height ratio in the interval [0.5 ~ 1.0], and 1.0 for the span height ratio in the interval [1.0 ~ 2.0].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ateral design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025)
【分类号】:TU3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正中;朱军祚;谌磊;郭佳陇;谭东岳;米文静;;集中力作用下深梁弯剪耦合变形应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2 吴静静;;钢筋混凝土深梁工作特性和设计探讨[J];江苏建材;2010年04期

3 刘梦麟;元弧深梁和筒壳上的洞边应力[J];煤矿设计;1978年06期

4 王守忠;有限差分法解悬臂深梁[J];港工技术;1984年04期

5 文国庆;;连续深梁应力的计算[J];建筑结构;1987年06期

6 姚崇德;美国ACI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十一)——深梁与牛腿的设计[J];工业建筑;1987年11期

7 刘岳(王来) ,陈爱勉 ,胡鸿海 ,胡生明;下部受荷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抗剪强度[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5期

8 朱暾;丁大钧;;三跨连续深梁的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9 钱国梁,何英明;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刘开国;;连续深梁计算——矩阵传导法[J];建筑结构;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晓农;;美国ACI规范深梁设计有关条款分析及参考借鉴[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尚兰歌;高阳;;不作变形假设的精确的深梁理论[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立新;王新玲;;钢筋混凝土简支开洞深梁在顶部集中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抗剪承载力的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4 段晓农;杨竹鹃;;关于现行《规范》钢筋砼深梁设计条款中若干问题的讨论[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5 钱国梁;冒海智;朱暾;;钢筋混凝土深梁集中荷载间接加载试验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6 王新玲;刘立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砼连续开洞深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7 张顺宝;;基于桁架拱机理的钢筋混凝土深梁结构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8 何宇;唐岱新;;配筋混凝土砌块深梁的试验研究[A];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下册)——配筋砌块砌体研究成果汇编[C];2010年

9 徐娜;逯静洲;陈林;朱旭;;修正拉压杆模型在深梁设计中的应用[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10 郑宏;杨飞颖;张维刚;;两侧加劲钢板深梁的弹塑性屈曲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源;组合深梁抗震性能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君阳;均匀受力的混凝土深梁抗剪机理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海利;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剪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佟广清;矩形深梁振动精确化理论及其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4 潘帮浩;基于ABAQUS的BFRP加固受损深梁的抗剪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超;不同载荷作用下矩形截面深梁的弯曲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夏亚伟;钢筋混凝土深梁计算分析与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小江;深梁在大吨位桩基垂直静荷载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8 武杰;深梁受迫振动挠度问题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林云;钢筋混凝土简支深梁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李行;高层钢框架组合深梁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6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56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