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预臭氧——常规工艺处理含铁原水的中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09:57

  本文选题:除铁 + 臭氧 ; 参考:《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7期


【摘要】:以模拟铁超标的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在水厂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臭氧工艺,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含铁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铁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总铁,原水中总铁含量为7.5~8.0 mg/L时,臭氧投加量提高至5 mg/L即可保证出水铁含量达标,但对浊度去除效果差。结合经济性原则,当原水总铁含量为5~8 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4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当原水中总铁含量为8~10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5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
[Abstract]:Taking the source water with simulated iron exceeding the standar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re-ozone process was added to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of the water pla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process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raw water containing ir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ect of iron was limited by conventional process, and the total iron content in raw water could be effectively removed by ozonic-precipitation process. When the total iron content in raw water was 7.5o 8.0 mg/L, the amount of ozone added could be increased to 5 mg/L to ensure that the iron content of effluent could reach the standard. But the turbidity removal effect is poo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conomic principle, when the total iron content of raw water is 5 ~ 8 mg/L,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O _ (3) = 4 mg 路L ~ (-1) PAC = 20 mg / L, and when the total iron content in raw water is 8~10mg/L,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the ratio of O _ 3 to O _ 3 is 5 mg / L, the dosage of LPAC is 20 mg 路L ~ (-1).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321)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403-001、2012ZX07403-002、2008ZX07421-00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2009-K7-4) 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20072110050)
【分类号】:TU9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毅;;提高企业常规工艺水平的几点浅见[J];机械制造;1987年09期

2 ;要重视常规工艺的发展提高[J];航空工艺技术;1979年11期

3 漆文光;陆少鸣;常颖;;强化常规工艺对苯酚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J];供水技术;2008年06期

4 肖友道;;藻类对常规工艺水厂的影响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1期

5 吕丽行,黄露霞;国内给水厂常规工艺改造的必要性和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8期

6 韩宏大;周玉文;何文杰;;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黄河原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5期

7 刘文飞,张玉先;水处理常规工艺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J];净水技术;2005年05期

8 张姝佳;王秀花;;给水处理常规工艺除污染特性初探[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9 韩晓刚;黄廷林;;水厂常规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总磷[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10 石明岩,张军,崔福义,张海龙;给水处理常规工艺除污染特性初探[J];净水技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晶亮;苑明娥;王伟;王坤;;净水厂深化常规工艺除藻的研究与实践[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家登;高乃云;;藻类对常规工艺的影响及强化混凝技术高效处理高藻水[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林清丽;张克峰;贾瑞宝;;浮滤池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邵筱琳;常规工艺强化让老水厂焕发新活力[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皇甫小留;纳米MnO_2凝聚动力学及其在强化常规工艺去除痕量铊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梁爽;超滤组合工艺除藻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晓旭;基于饮用水ICR数据库的有机物去除分析及模型建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陈秀珍;西安市曲江水厂原水水质特征及常规工艺运行效果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郭伟锋;常规工艺处理天津滦河原水的优化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3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73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