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抗拔不抗剪连接新技术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12 08:30

  本文选题:组合结构体系 + 抗裂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抗裂难题一直以来制约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发展。该文针对这一难题,从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抗拔不抗剪连接新技术,并研发相应的连接件构造形式,包括滑动式、T型和螺杆式。其中,螺杆式连接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议在工程中优先采用。节段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抗拔不抗剪新型连接件在几乎不削弱负弯矩区组合梁整体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同时,可显著提高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抗裂性能。连接件性能试验还深入揭示了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滑移和抗拔机理。抗拔不抗剪连接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组合结构实际工程,解决其抗裂设计难题。抗拔不抗剪理念还可推广应用于提高桥梁上部结构的抗倾覆能力,为改善和加强结构整体牢固性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The crack resistance of concrete slabs in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region has bee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echnology of unshearing joint, and develops the corresponding structural form of joint, including sliding T type and screw type. Among them, screw connectors are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of segmental model test show that the new joint can improve the crack resistance of concrete slabs in negative moment region while hardly weakening the overall stiffness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beams in negative moment region. The mechanism of slippage and pull-out of unshear-resistant joints is also revealed in the performance tests of joints. The new technology of unshearing connec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composite struct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ack resistance design. The idea of uplift failure and shear resistance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improve the capsizing ability of the bridge superstructure and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J09B01,2011BAJ09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38007)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振学;聂建国;陶慕轩;朱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桁梁桥受力性能优化[J];桥梁建设;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铁成;王秀芬;王天柱;戎贤;;异形柱框架延性及耗能能力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许玉琢;李学芳;张澎丽;;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桥梁寿命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李晓芝;田稳苓;孙文君;;钢筋植筋粘结锚固性能的拉拔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平;李艳艳;刘坤;;HRB500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与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田平;;玄武岩纤维筋配筋路面荷载应力分析[J];河北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6 马国庆;李乌江;;受冻混凝土楼盖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丁幼松;邓蕾艳;;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梁概率设计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大鹏;明伟;;异形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曹文涛;王兴国;葛楠;张瑞坤;;基于ANSYS软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爆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邢峻伟;张玉敏;宋珂;郝泽静;;应变速率对C20混凝土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超;金凌志;谢旦;;预应力RPC简支梁受弯性能浅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言志信;叶振辉;刘培林;;钢筋混凝土烟囱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宋美瑶;吴宇环;许宁;程小珂;蒋秀根;;基于拉压组合受力的混凝土劈裂受力数值试验[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毅;李密密;崔娜;吴丹;蒋秀根;;钢筋骨架支承下混凝土梁受损破坏行为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来;王琦;尹燕霞;;十字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力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来;马云良;尹燕霞;;L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须亚平;查万理;彭煜;曾义;朱爱军;王磊;王辉刚;;置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力学特性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须亚平;袁志英;常达美;王林枫;彭煜;王辉刚;;岩石地基上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缺陷[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福;胡亮;靳鑫;;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转换梁受力性能分析[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姬慧;;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及收缩裂缝控制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强;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猛;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成琛;大跨径PC桥梁弯曲孔道有效预应力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小勇;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偏压及抗震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8 叶苏荣;基于梁段模型的FRP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剥离破坏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9 杨小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地震破坏机理的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李贤;端板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明林;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指标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肖志龙;中置集中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双向板冲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爱霞;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D];郑州大学;2010年

6 雷鸣;锈胀损伤RC拱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鑫;无筋及水平灰缝配筋砌体干燥收缩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曹磊;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范雪;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半刚性节点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俊;刚度退化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影响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志武,郭风琪;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4期

2 薛伟辰;丁敏;王骅;罗子文;;单调荷载下栓钉连接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1期

3 高宗余;;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J];桥梁建设;2007年01期

4 王军文,梁志广,苏木标;芜湖长江大桥连续板桁结合梁的空间结构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楼庄鸿;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J];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6 刘永颐,关建光,王传志;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及破坏机理[J];土木工程学报;1985年02期

7 聂建国;陶慕轩;吴丽丽;聂鑫;李法雄;雷飞龙;;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如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抗拔性能的研究[J];建筑知识;2010年S2期

2 方玉树;方明宇;;边坡工程中锚杆抗拔计算过程简化的研究[J];工程勘察;2013年11期

3 沈建明;;抗拔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J];岩土工程界;2006年06期

4 董天文;李士伟;张亚军;黄连壮;;软土地基螺旋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5 王向军;吴江斌;黄茂松;;桩的泊松效应对抗拔系数λ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6 赵汝卓;;桩基抗拔静载试验装置应用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3年05期

7 徐淑美;周德源;毕大勇;;预埋式槽型锚轨抗拔性能的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年05期

8 郑晋溪;章东;钟贵荣;;大直径竖向抗拔嵌岩灌注桩设计的一些认识[J];福建建设科技;2012年04期

9 高玉峰,彭立才,程永锋,刘汉龙;插入式基础抗拔性能真型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方案介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10 董天文;梁力;王炜;王明恕;;抗拔螺旋桩叶片与地基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开富;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沉管干振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加固污水池地基工程实例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沈建明;;抗拔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龙华;;抗拔桩基的设计[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王龙华;;城西湖进洪闸斜坡护坦抗拔桩基设计[A];'98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磊;杨春霞;刘静;丁大益;;钢结构抗拔柱脚的设计方法研究[A];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陈小列;我国管桩技术接受大检阅[N];中国建设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淼;新型螺旋成孔根植注浆竹节管桩抗压抗拔承载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孙超;土体拉压模量不等情况下的抗压抗拔群桩沉降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3 张保国;抗拔群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7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77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