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临街空间模式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北京市城区典型临街空间为例
本文选题:北京地区 + 临街空间 ; 参考:《城市问题》2016年07期
【摘要】:选取北京城区典型临街空间作为实测对象,在夏季6-7月份,利用HOBO便携式气象站对临街空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等小气候指标进行了测量记录。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临街空间模式(建筑高度、绿地形态与面积、断面构成等不同要素)对小气候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揭示了小气候环境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e typical street space in Beijing urban area was selected as the measured object. In June to July, th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wind speed,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by HOBO portable weather station.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and adjustment effect of different space patterns (building height, green space form and area, section composition, etc.) on microclim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indexes of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is revealed.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street spac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004)之阶段成果
【分类号】:TU11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忠,游振江;纤维悬浮槽流空间模式稳定性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年08期
2 周恒;流动稳定性理论中空间模式不稳定波能量方程中的一个问题[J];力学学报;1991年01期
3 赵耕夫,孟庆国,王东耀;Blasius边界层的二次稳定性[J];力学与实践;1992年04期
4 韩忠雪;中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模式的对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5 王振波;朱传耿;;中国就业的空间模式及区域划分[J];地理学报;2007年02期
6 吴哲;关于Roesser离散状态空间模式[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7 曹志冬;王劲峰;高一鸽;韩卫国;冯晓磊;曾光;;广州SARS流行过程的空间模式与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8 马荣华;顾朝林;蒲英霞;马晓冬;朱传耿;;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9 苏方林;;中国省域R&D溢出的空间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林平;梁双;温雪莹;;师家沟古村空间模式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惟洁;何依;王慧;;对城市历史空间模式的认知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3 段智君;陈向欣;赵娜冬;;建筑防卫空间模式的和谐发展初探[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疆;;城市郊区化的空间模式及我国的实践[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卢丹梅;;从“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层次空间模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龚志武;;教师教育空间模式的转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7 李永浮;党安荣;;快速扩散条件下城市空间模式趋同性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王续跃;张俊亮;;激光束空间模式的变换及其模拟[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续跃;张俊亮;;激光束空间模式的变换及其模拟[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韩景;;中国保税区功能演化和空间模式转变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马琳;开放式建筑是以人为本的空间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 吴放;七星拱月潜藏理性布局 精巧构思推动功能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裴沙沙;胸中有丘壑 下笔自有神[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秀春;基于静息态脑电的心因性非癫痫发作的识别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涛;承载逗留的前提条件和相应的空间模式[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申皓;从中美两国审判方式的不同看法院建筑空间模式的差异[D];清华大学;2012年
4 孔惟洁;城市历史空间模式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杨红芳;基于合理城市空间模式的杭州适度人口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李文倩;开封窄院型居住空间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姚亚方;我国大城市周边新市镇TOD空间模式构建初探[D];中南大学;2014年
8 赵天;辽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空间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静;社区聚居空间外部环境模式的文化性[D];重庆大学;2002年
10 王大伟;振动触觉频率与空间模式分辨的神经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5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0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