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住宅用地 + 居住空间分异 ; 参考:《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城市居住用地空间结构的合理程度,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效率。居住用地空间结构变化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变化在居住用地空间分布上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出现了城市化的现象并且推动其内部居住用地空间分异形成,本文针对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出现的居住用地空间分异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2003~2012年3个时相的SPOT5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在行政村尺度下,利用GIS技术结合分异指数D和多组群分异测度模型D(m),研究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过程、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内旅游度假区健康稳步的发展。研究表明:(1)2003~2012年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各类居住用地分异度的变化不一。农村住宅分异度逐渐增加,其余各类住宅分异度均呈下降趋势,花园洋房分异度数值范围为0.06~0.65,波动幅度最剧烈,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强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化。(2)在传统住宅逐渐被新型住宅所替代的大背景下,花园洋房、商品住宅和普通住宅的占地面积与日俱增,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主要是沿海岸线和景色优美地区分布。农村住宅越来越稀少,分布越来越零散直至消失,住宅用地占地面积显著增加。(3)在住宅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内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驱动机制是多方面的,政府决策是调控力量,社会阶层分化是重要力量,市场机制是主导力量,个人选择是辅助力量,这些因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旅游地产在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内的发展。(4)居住空间分异过度会给社会带来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福利失衡和社会隐患增多等多种社会问题,本文为缓解居住空间分异提出了四种调控方案:构建公平的流动机制、营造和谐的城市居住空间、健全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和实行合理的聚居模式。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作为首批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的代表,研究它的居住用地空间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对于其他类似的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reasonable degree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ial land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but als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city. The essence of the change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residential land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level tourist resorts also appears the phenomenon of urbanization and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rnal residential land. Based on the SPOT5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from 2003 to 20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i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and takes Dalia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as the research area. On the scale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residential land i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area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tion index D and multi-group differentiation measure model, and realize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t resor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residential sites varies from 2003 to 2012 in Kingstone Beach tourist Resort. The differentiation degree of rural housing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other kinds of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he value range of garden house differentiation was 0.06 ~ 0.65, and the range of fluctuation was the most severe. The intensity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i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area changes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raditional houses a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new ones, the occupied area of garden houses, commercial residences and ordinary residences is increas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Distribution is more and more wide, mainly along the coastline and scenic areas of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resident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driving mechanism of residential land i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area is various.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s the regulating force, soci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is the important force, market mechanism is the leading force, and individual choice is the auxiliary force. These factors promote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al estate in Jinshi Beach tourist Resort. 4) the excessive differentiation of living space will bring about social class solidification, social welfare imbalance and the increase of social hidden dangers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difference of residential sp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kinds of control schemes: constructing fair flow mechanism,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urban living space, perfecting the current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and carrying out reasonable settlement mod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tourist resorts Dalian Jinshitan tourist Resort has profou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tourist resorts by studying the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ts residential land.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磊;;关于大连市旅游公共标志系统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1年08期
2 朱元恩;;发展我国旅游纪念品外包业务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3期
3 张培刚;邵振琦;;开化县旅游开发与发展策略分析[J];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4 ;国家标准委对晋中创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进行中期评估[J];大众标准化;2012年06期
5 何仲禹;张杰;;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6 赵子军;;旅游景点何以“标”行天下[J];中国标准化;2013年07期
7 牛继前,庄才宝;跋山水库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J];山东水利;2004年06期
8 莫蝉榕;乐业县旅游服务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初探[J];标准计量与质量;2003年10期
9 ;服务业标准化助推旅游国际化[J];标准生活;2010年07期
10 何仲禹;张杰;;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德显;;关于河南“旅游立省”问题之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周哲;洪国志;;对等开放,深化粤港旅游合作[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3 申葆嘉;;“战略与学术”:旅游发展的共同使命[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志英;叶岱夫;;区域旅游中人地互感景观的理论与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刘宇;刘敏;吴泰岳;谭家伦;刘建国;;通州区京郊旅游发展报告[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6 蒋洪南;;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标准化建设[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杨京华;;贵州省六盘水市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探索[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维;曾克峰;;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9 李阳;;后十二运时代,加快发展我市旅游服务业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10 周旭霞;;旅游业的拓展方向: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陶小爱 通讯员 夏亮;长沙欲成国内首个现代旅游服务业城市[N];湖南日报;2011年
2 田文杰;我市召开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组会议[N];晋中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佳宁;推进全市文化旅游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N];承德日报;2012年
4 特派记者 王芬兰;狮城经验助力苏州滨湖旅游服务业[N];苏州日报;2013年
5 江苏记者站 周伟明;“形象贸易”,,演绎江苏旅游别样天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6 安阳市旅游局局长 张建国;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实现旅游工作新突破[N];安阳日报;2007年
7 ;借鉴外地经验 强力开发旅游三产服务业[N];洛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覃敏笑 李涵颖;做好旅游市场恢复重建工作 努力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乔木邋河北记者站 李勇;河北红色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助推器”[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江苏记者站 周伟明;苏州旅游从“园林清唱”到“城市合唱”[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李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4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马晓龙;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1995-2005[D];中山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亚雄;明清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朱昌茂;旅游影响下和顺侨乡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素梅;产业融合背景下复合型旅游业态竞争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金阳;明代中晚期文士旅游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维超;台儿庄古城度假区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吴挺可;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地产化倾向规划控制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王玉亭;试论铜仁市黄道
本文编号:1915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1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