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钢管塔空间KK型管板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
本文选题:输电钢管塔 + 空间KK型 ; 参考:《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年06期
【摘要】:空间KK型管板连接节点作为输电钢管塔中最主要的节点型式,其安全性是整个塔架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相比较于平面K型节点,在考虑实际结构中节点空间效应后的KK型节点的受力性能更为复杂。在平面K型管板节点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对两类空间KK型管板节点展开参数化分析,重点讨论了节点几何尺寸参数和主管轴压应力比等因素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变化规律。结合大量有限元参数分析所得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空间KK型管板连接节点在主管管壁局部屈曲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承载力建议计算方法。
[Abstract]:Spatial KK tube-plate conn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joint type in transmission steel tower, and its safet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tower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plane K-type joints,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KK-type joints is more complex after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effect of the joints in the actu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ne K-type tube-plate joints, the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spatial KK tube-plate join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dimension parameters and axial compression stress ratio 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joints is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joints is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A propos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patial KK tube-plate connections under the local buckling failure mode of the pipe wall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基金】:重庆市科技项目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CSTC2C2015JCYJA00041)~~
【分类号】:TU3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武,管克俭,刘云飞;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2年02期
2 李莉华;南东亚;;钢结构连接节点自动匹配与生成专家系统[J];钢结构;2007年02期
3 李启才;何若全;顾强;申林;;交错桁架体系中桁架与柱的连接节点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年04期
4 于荣俊;彭宣茂;彭新宣;;局部夹层与门式主刚架连接节点选型分析[J];建筑科学;2012年01期
5 胡威;路军;李勇;;钢结构梁与梁的拼接连接节点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年12期
6 张亦静;高层抗震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性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1期
7 江春风;;钢框架连接节点的改进型设计[J];安徽冶金;2009年03期
8 姜学诗;;钢结构房屋中框架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设计[J];建筑结构;2006年01期
9 赵敦实;;螺栓连接节点的探讨[J];辽宁建材;2008年07期
10 邢丽;;方钢管受弯连接节点加强有限元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建;王元清;张勇;;不锈钢连接节点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爱红;陈宏;;高层钢框架栓焊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南东亚;;钢结构连接节点自动匹配与生成系统研究[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邢丽;董石麟;许钧陶;;抗弯连接节点加强方式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士奇;刘祥斌;;栓焊混合刚性连接节点设计方法探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梅俊;杜新喜;闫兆欢;程晓燕;;基于AutoCAD的钢框架节点设计程序开发[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沈松;曹万林;王立长;张建伟;;幕墙柱与大型平台连接节点工作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8 杨鸿;马臣杰;钟晓俊;郑竹;张良平;;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悬挑桁架与核心筒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强旭红;罗永峰;何佳琴;张立华;;火灾作用后钢结构栓焊连接节点若干性能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成丽媛;于海峰;宋根由;;关于“威海之门”上部结构的设计探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亚杰;空间网格结构中钢管—焊接空心球连接节点疲劳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霞镇;重组竹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小武;装配式交错桁架体系桁架与柱连接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宇龙;国家金融信息大厦高位转换层及关键节点承载性能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3 吴科夫;木框架新型节点形式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4年
4 刘春艳;圆管柱-H形钢梁刚性连接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蔡飞;钢框架箱形柱与工字型梁刚性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D];南昌大学;2005年
6 周超;基于组件法的空间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美红;钢结构梁柱T型连接节点试验研究及承载力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凯;阀厅钢屋架与防火墙连接节点性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芬;钢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徐佳;建筑钢结构粘结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8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18096.html